假设你重新回到选专业那会,你会选哪类?
A类:逻辑学、哲学、数学……
B类:心理学、软件工程、市场营销……
A类是基础学科,特点是投入时间长,短期来看学了感觉没用,也很难有新发现,可是你一旦有,那整个社会都会从中受益。
B类是应用学科,投入时间短,学了马上就能用,还能有收益,它是建立在基础学科之上的——基础学科不扎实,也很难有前途。
选择前者的人可能更看好长期,选择后者的人可能更看好短期。换句话说,选前者的人更倾向于延迟满足,后者相反。
其实一个概念就可以解释清楚:贴现率。
大多贴现率较低的人会选择前者,反之选择后者。
等等,什么是贴现率?
贴现率就是,未来价值在今天看来的打折程度。经济学家薛兆丰说。
假设你买了款为期10年的理财产品,只有达到期限才能享受约定好的回报率。当你未满10年却急需用钱时,就需要把未来的钱按一定利率转化为现钱(未来的钱和今天的钱无法直接比较),这个过程叫贴现,这种利率就叫贴现率。
贴现率公式。图片摘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一个选择低贴现率的人说明更关注长期收益,一切行为基于长期,相信长期看来更划算,那他就会看得更通透,显得更有耐心,变现更加淡定从容。
如果是选择高贴现率的人,那说明他更关注短期收益,关心当下——那些经常盯着K线图的就是这类人,他们缺乏耐心,急功近利,心情随价格涨幅而变化。
贴现率有三种常见表现形式:
活在当下;延迟满足;淡定从容。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合适的情景确实需要活在当下,比如当你表白成功之时;当你沉浸在工作之时;当你在陪老婆孩子之时……
还有不少人把“活在当下”作为自己的生活指南,生活无处不放歌,对长期好处一脸不屑,比如健身、读书、学技能,反倒是三句话不离“吃鸡”、“好玩”、“王者”、“好吃”……这类人选择了较高的贴现率。
再者,延迟满足。我们读四年级下册时都学过一篇文章《尊严》,说的是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早年逃难,饿得前胸贴后背,却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肯接受施善者杰克逊大叔的食物(这篇故事真实性有争议,但请您关注故事本身)。
同样是逃难者,为何有人理所应当地接受食物,而有些人却要先付出呢?
哈默选择了一个更低的贴现率,即,把个人形象看得更重。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重视自己的形象,那他肯定用心经营,好的形象会塑造品牌,带来更长远的利益——销售人士应该非常清楚。
当你选择较低的贴现率,会变得淡定从容。
你选择一个较低的贴现率,说明你更关注长期收益,相信长期来看会更划算。但你干一件事时,会看得更通透: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有一个合理的预期,那么在面对艰难险阻之时,是不是预料到这种情况,知道当下困难只是暂时的?肯定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焦虑不安只因看不清全貌。
这些年南征北战,居无定所,我过得很不如意,经常焦虑得睡不着觉,因忙于生计而迟迟不敢找对象——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最近半年来我变得淡定了很多,只因做了一件事:加入BOX定投践行群。刚开始我也经常查看box跌了涨了,每天查看很多次,也时常感慨“要是……就好了”。可是后来我基本不看,要么听课,要么忙别的,很充实。原因很简单,一张图解释:
区块链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图片摘自李笑来的微博
想不淡定都难——真不是吹牛,这很无聊。
细心的你已经注意到,我多次提到贴现率是可以主动选择的。不错,贴现率的高低取决于你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它非常主观,就如你选择什么样的英文时态去表达一样,并非客观标准。
贴现率原本是一个金融学的概念,但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到它。比如:
1.择偶:怎样的择偶标准?
2.交友:什么交友原则?
3.形象:做好人还是坏人?
4.生活方式:自律不自律?
5.习惯:健康不健康?好的坏的?
……
拒绝做一个高贴现率的人。
经济学家薛兆丰和周其仁老师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政商关系”的研究,其中有一条规律是,那些官员在当年腐败的时候,没想到后来官可以做那么高,生意也可以做那么大,可惜一切都晚了。
再举个例子。上个月有道逻辑英语公众号发布官方声明,正式宣布随时对那些抄袭他们原创作品的机构对簿公堂。
你想啊,连法律都敢光明正大地践踏的人都这么多,那打擦边球的人不是更多吗?
他们干那事之前难道会不知道后果吗?肯定知道,但是挣钱的诱惑实在太大。
其实我们也经常由于缺乏长远的眼光而经历各种后悔的事。可我们现在知道什么是贴现率了,那我们肯定不能当作不知道一样还原地踏步吧?
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企业需要品牌,甚至个人品牌?网红大多昙花一现?
谁不想自己的公司基业常青?谁不想成为振臂一呼万者应的名人?不关注长期收益怎么行?
可能你会说,既然做一个高贴现率的有千般不好,那是不是应该选择一个越低越好的贴现率呢?
非也。你的处境影响你对贴现率的选择。
社会上大部分人家境一般,当孩子选择专业的时候,肯定优先选择好就业的专业,比如机电一体化、市场营销、软件工程……这不能怪他们,只是条件不允许学那些短期看来没什么用的学科,如逻辑学、哲学……生存优先,因此这样的决策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出生在富裕家庭,那更合理的选择是报基础学科。
再比如,每个人男人都想要讨个西施貂蝉,每个女孩都想嫁给白马王子。但,极品人物必然少数,又,我们有门当户对的观念,使得我们不得不提高贴现率。最惨的是适龄男同胞,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更加剧了贴现率的拔高——能讨到老婆就不错了。
确有其人其事。我有个朋友选择做销售就是为了找对象,据他本人表示,只要对方是正常的健康人就行,年纪大小不重要。
你看,现实条件总在影响我们贴现率的选择。
就算没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不是选择越低的贴现率越好,像买鞋一样,合脚就行。
长期来看,做一个低贴现率的人更划算。
笑来说,读书是很贵的活动——不是书很贵,而是践行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很贵。
成长就是这样,是少数人的选择,过程很痛苦,因为除了知道,更重要的是做到。
愿我们身体力行地做一个低贴现率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