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票系统的普及以及票交所的上线,目前绝大多数中小银行陆续开展起各自的电票业务,实现了电票业务从零到一的跨越。从业务类型来看,目前,多数中小银行均开展有票据直贴业务,但是由于监管或自身电票系统限制,大部分农商行、城商行直贴业务相较于国股大行仍有较大差距,更多中小银行则利用票据转贴现调节本行信贷规模,同时利用期限错配赚取相应收益。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存在以下突出特点:
1、中小银行票据业务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中小银行的股东绝大多数为当地优秀的实体企业。因此,不少中小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大多是围绕各自股东企业开展,票据业务亦是如此。因其自身的供应链金融属性,票据是唯一一个贯穿支付、融资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金融工具。因此,股东供应链资源的强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小银行直贴业务的兴衰。
2、中小银行电票系统建设进度迥异
2009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推出ECDS系统,其后,国有大行先后以系统直连的方式加入。然而,由于中小银行在制度建设、人才储备、业务资源等方面处于较大劣势,鲜有中小银行直接接入ECDS系统,因此,大部分中小银行电票业务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而少数接入ECDS系统的中小银行则大都采用大行代理的方式,有的中小银行总行虽已开通电票业务,但并未将电票业务推广到所有分支机构。
2017年10月,ECDS系统由人民银行切换到票交所,次年10月,ECDS系统贴现后业务剥离到票交所交易系统,此后,大部分中小银行开始采用票交所客户端处理其票据贴现后业务。然而,不管是前期的ECDS的被代理接入,还是现在票交所交易系统的客户端模式,中小银行在账务处理、系统改造、业务发展等方面都先天弱于采用直连模式的银行。
3、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定位差异较大
中小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大多数从属于本行的发展战略。一部分中小银行因其纯粹的互联网银行战略需要,将票据业务作为临时调节本行信贷规模的工具,而非独立的一级利润考核业务。而另一部分中小银行则因其自身的供应链金融或产融协同的发展需要,寄希望于通过票据业务打通自身对公业务或更好服务股东产业发展。上述对票据业务定位的差异导致中小银行在票据系统建设、人员配置、经营理念上存在巨大差异。
相较于国股行“大而全”的票据业务发展模式,大多数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在资金成本、专业人才、对公资源禀赋、系统能力、产品完备、业务品种覆盖、跨业务协同等多个方面都处于一定的劣势地位。随着票交所“贴现通”的上线和相关制度的修订,中小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或将面临以下新的挑战:
A、票据直贴端“价格战”或起
在票交所“贴现通”上线前,少数中小银行凭借科技优势和灵活决策优势抢先推出了自动化票据贴现产品(通常称为“快贴”),该产品以其到款迅速和操作简单的优势弥补了一些中小银行在票据直贴市场的资金成本劣势,但由于票据市场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商票的承兑人字段出现银行、数字0、甚至承兑人为一串符号等现象,此类瑕疵票为该业务带来一些风险。随着“贴现通”的上线,票据直贴市场的经纪业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大银行的直贴报价将进一步透明化,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笔者依稀记得2017年12月足年国票据中介报价是4.8+100,2019年3月足年国股票据中介的报价降为3.3+20,收票加价降幅明显。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票据直贴市场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价格战,而中小银行的票据直贴业务也将面临更大的价格压力。
B、票据直贴端参与者或扩容
目前由于票据自身的信贷属性和相关制度的规定,票据直贴端的参与者大都为银行类金融机构。而随着“贴现通”的上线和相关制度的发展,为进一步满足各类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同风险偏好和进一步活跃票据流动性,未来非银金融机构也可能会参与到票据贴现中去。若票据直贴市场参与主体扩容,中小银行的直贴端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C、票据直贴市场的利率波动将进一步加大
2019年以来票据转贴市场利率呈现出“过山车”的走势。春节前,足年国股利率从3.3%一路下探到2.9%附近,后又一路上扬到3.5%附近。春节后,足年国股利率在3.3%附近持续震荡,并在二月末大幅下跌。票据转贴利率的大幅波动表明在转贴市场信息不对称大幅减轻后,各大法人机构的一致性预期趋同。因此,随着“贴现通”的上线,预计票据直贴市场的利率波动风险将会加大。
以上就是关于“中小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与挑战”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全面认识;更多票据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交易圈/富民银行 喻飞;图片及文章配图来自于交易圈/富民银行 喻飞。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