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理事单位

票据市场风险新特点!

来源:秦书卷 发布时间:2021-05-31 10:55:30 阅读量:999+

  票据市场在不断发展,且我国票据市场发展面临三大外部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五大发展趋势,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说过,在新趋势发展过程中票据风险有五大特点,分别是法规风险呈现“迷茫”,信用风险渐成“主流”,交易风险愈发“复杂”,市场风险日趋“明朗”,能力风险成为“考验”。


70905579.jpg


  一、法规风险呈现“迷茫”


  金融是特殊的行业,金融机构遵守法律和规章政策开展经营是其天然本职义务,尤其是严监管和金融回归实体政策要求下,法律合规风险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但在作为一个特殊而又相对小众的领域,很多相关票据法律、业务要求和监管制度颁布时间久、没有及时更新,明显存在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情况,甚至存在制度打架,令市场主体感到困惑和迷茫,现在看来短期内还无法解决,因此急需有权部门跨领域做些厘清。


  如,在一级市场中,关于票据的无因原则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现实中企业间一旦发生票据纠纷,司法界多以有因来裁判;再有票据质押中的质权和票权问题,尤其是电子票据项下有些纠纷能否用电子票据的相关操作制度来对抗《民法通则》中相关担保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还有民间交易行为到底是否触犯刑法、票据权利的有效性怎样;还有通谋虚伪是否能在票据业务中运用等等。以上这些问题本身在现实、专家和司法领域都有较大的分歧,不加以厘清企业难以遵守,不利于经济发展。在二级市场也存在同样的疑惑,从金融机构角度看,一是监管差异问题,央行和监管部门对有些问题存在监管差异,有些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区域也存在监管差异;二是贴现到底是不是贷款问题,从本质不是贷款更像一种有价证券的买卖,在企业端只是资产形态的变化,银行也不完全是基于贴现人信用买入,但在监管上目前多数纳入贷款监管,如回流、贸易背景问题,这些监管的积极意义在哪令人困惑;三是票据二级市场存在有无意义问题,票据能否在二级市场买卖,是否属空转套利,调节信贷规模和资金算不算违规经营等。以上这些法规风险,市场各方讨论热烈,这些问题急需加以厘清。


  二、信用风险渐成“主流”


  票据业务相较其他融资业务一般认为是低信用风险业务,主要是因为票据承兑人要么为商业银行,要么为大型企业。而随着未来票据市场的新发展趋势,信用风险将渐成主流。


  从商票来讲,应收账款票据化,崔生商票替代供应链上的应收应付账款,但商票毕竟的商业信用,一旦因为企业外部和内部经营环境的改变,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影响票据兑付风险。这种风险本质上是原本可能反应在其他融资渠道的信用风险,现在反应到票据市场上;另一方面,由于商票经营环境的改善,企业短信欠款将更多选择商票形式,甚至逆向选择过度承兑,这也会加速企业现金流方面的风险堆积,从而也会增加票据市场上的信用风险。


  从银票来说,现在看来也未必是低信用风险的,这些年BS银行、JZ银行、HF银行、SJ银行等超量签发票据,成为市场上的“网红票”,超量签发容易引起流动性风险,引发票据兑付上的困难。财务公司票据超量签发也存在部分机构中,BT财司、LF财司、TW财司等因滥用票据签发进行融资,最终深陷兑付风险泥潭。当然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和监管对金融风险的零容忍态度,银行机构经营面临压力更大,转型过程中如没有及时调整好经营的基本面,本身也存在经营性风险,从而导致票据兑付风险,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关注领域。


  三、交易风险愈发“复杂”


  电票时代虽然没有纸票时期的假票、伪造票等操作风险。但未来票据与场景、供应链平台的结合过程中,票据的签发、背书和变现将更多基于线上平台和大数据的抓取,而平台一方面由于其不是资金提供方难以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其也很难掌握底层数据的真实性,如此每个端点主体相互现实中的了解将变得弱化。因此虚构基础关系、虚构原因关系给了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这就给票据市场增加了一个原本没有的交易风险。


  同时近年不法分子利用商票审核监测弱和系统部分漏洞,或是私开商票,或是冒充银行、冒充强信用企业,在提示保证、提示承兑、跨行承兑等过程中开展诈骗。这些都构成了以前没有的交易风险,增加了票据交易过程中风险的复杂性。


  四、市场风险日趋“明朗”


  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后,随着二级市场交易基础数据的大集中和开发,票据成交信息可视化大大增强。2018年底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国股收益率曲线,2019年发布城商行收益率曲线,两类曲线均对历史交易形成期限和信用维度的成交价格信息,并向全市场发布,以此形成次日票据交易的价格锚。同时市场结合二级市场其他量价上的历史数据进行技术分析,以此对未来价格趋势做出判断。


  可喜的是,近年专家市场逐渐形成,针对票据市场的研究机构也在增多,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作为国内首家票据研究机构,对票据市场全方面开展学术和应用型研究;中国票据研究中心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有些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开展业务情况及时提炼总结点评业务成交信息;民间平台和机构也不断发布市场量价交易信息。因此,票据市场已形成多层次的专家智库市场,为市场风险提供参考和预期。另外,票据市场多轮剧烈市场利率波动,对市场上主要的经营机构进行了市场风险教育,市场主体对市场风险有了一定的敬畏。


  五、能力风险成为“考验”


  票据市场的未来在服务实体,票据信用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是大趋势。但无论是资金端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票据供给端的产业链企业,运用能力急需提升。这种能力匮乏一是自身的研究和运用能力,如绝大部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作为信贷业务的补充,在一级市场简单经营承兑和贴现业务,缺乏面向产业链降低融资成本的整体方案服务能力,也缺乏一二级市场统筹的能力;再如,企业端对票据支付和融资功能的活用也缺乏认知,对票据权益的法律关系了解甚少。二是赋能的能力,在一些市场主体在票据业务经营上,虽然高层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推动,但在自身体系赋能到终端人员,缺乏有力的组织和触达。这些风险可能是阻碍部分市场主体错失市场机会,因此能力风险将成为考验 。


  以上就是关于“票据市场风险新特点”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全面认识;更多票据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


      免责声明:来源于来自秦书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

1622429037116087608.jpg

底部导航栏
客服热线:400-882-9891
联系邮箱:office@shangpiaoquan.com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1栋A座1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