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理事单位

中国票据市场2020年回顾和2021年展望

来源: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12-28 15:37:02 阅读量:999+
标签:

一、票据市场2020年回顾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不仅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考验。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充分发挥了举国体制优势,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社会生产生活最早恢复正常,二季度GDP增速成功由负转正,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贫困人口如期全部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疫情期间,实体企业资金紧缺问题更为显著,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实体经济解决资金难题,由于票据业务天然与供应链产业链关系密切,且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微企业,可以实现资金对特定行业的精准滴灌,因此也被监管部门积极运用,再加上基于科技的票据创新不断推出,使得票据支付、融资体验进一步提升,应该说票据业务为合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及疫情后经济恢复发挥了“四两拨千斤”作用,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做出了应有贡献!票据业务发展与我们年初预测的总体目标基本一致。


???_500615451_wx.jpg


1、票据市场总体稳健发展,商票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2020年票据业务继续稳健发展,各项业务指标均保持正增长,回购规模增长显著。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市场商业汇票承兑量为1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49%;贴现量为11.94万亿元,同比增长7.37%;转贴现量为3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3%;质押式回购规模为17.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85%;买断式回购规模为3696.47亿元,同比增长427.46%。截至2020年11月末,票据承兑未到期余额为1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1%;票据贴现未到期余额为8.67万亿元,同比增长7.30%。同时,2020年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也持续扩容,目前,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接入会员超过3000家,系统参与者超过10万家,市场交易投资活跃度稳步提升。

值得欣喜的是,商业承兑汇票在2020年发展相比银票更为显著,在市场中占比稳步提升。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全市场商票承兑发生额为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9%,承兑量占比由14.09%增加到15.54%;全市场商票贴现发生额为9004.48亿元,同比增长9.02%,贴现量占比由7.43%增加到7.54%。截至2020年11月末,未到期商票承兑余额为2.10万亿元,同比增长24.26%;未到期商票贴现余额为7201.38亿元,同比增长14.73%。商票规模的快速增长表明商票满足企业支付与融资需求的能力正逐步加强,商票发展将有力促进我国商业信用的提升。


2、票据服务经济实体和中小微企业效能进一步增强

2020年前三季度,票据承兑及贴现规模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两者占GDP比重稳步提升,票据累计承兑量占GDP比例为22.84%,票据累计贴现量占比为19.24%,相比2019年分别增加2.27%、6.67%。2020年1月以来,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人民银行先后三次共计增加了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其中,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于6月末顺利收官,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截至9月末已落实超过80%。截至2020年6月末,再贴现余额为4335.70亿元,同比增长6.60%,其中,小微企业票据2738.76亿元,涉农企业票据1046.58亿元,绿色票据459.48亿元,民营企业票据3600.76亿元,再贴现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强了政策引导,实现了资金的精准滴灌,对疫情期间保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及中小微企业稳健运行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3、票据市场创新加快步伐,票债市场通道实现贯通

2020年,票据创新取得新突破。标准化票据推出,供应链票据实现了等分化,票据支付融资有了新渠道。为更大程度上释放央企商业信用,“企票通”平台通过聚合央企信用有效提升商票信用等级,促进了央企应收应付双降,并与十多家银行合作,保证了商票贴现融资的加快推进。为规范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年6月29日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自2020年7月28日起实施。以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代表的存托机构积极尝试发行各类标准化票据,有力支持了复工复产,拓宽了除票据贴现之外的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同时也更好地契合了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特点和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实现了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的互为贯通。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7月28日至9月30日,共有15家金融机构创设了53只标准化票据,共计49.07亿元。2020年4月24日,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间接地实现了票据的等分化,提高了票据的支付流通能力,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是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有益尝试,上海清算所推出了标准化票据指数。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机构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其中第八条明确提出要提升应收账款标准化和透明度,支持供应链票据发展和标准化票据融资。


4、票据利率先降后升,利率中枢总体下移

2020年1-11月,票据利率在5月份达到最低点后触底回升,在10月份达到最高点,11月份略有下降。从贴现加权平均利率来看,1-5月利率持续下行,5月份达到最低2.44%,此后开始上升,10月份达到最高3.25%;从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来看,两者走势与贴现利率变化完全一致,其中,转贴现利率在5月份达到最低2.29%,10月份达到最高2.91%,质押式回购利率在5月份达到最低1.29%,10月份达到最高2.31%。2020年,利率中枢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有效帮助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9月份,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24%,较同期LPR(一年期)低61BP,贴现相比一般贷款的价格优势仍然明显存在。


5、金融科技服务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的科技含量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科技引领以及商业银行、民间票据服务机构的共同参与下不断提高,参与主体积极发挥科技作用服务实体经济。上海票交所加大科技投入,贴现通、票付通产品从科技角度看研发很成功,为商业银行利用票据深化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供应链票据平台正在初期的探索阶段,后期将不断有核心企业成为合作伙伴。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成功推出,为研发跨境票据等创新产品提供了技术储备及应用平台。流通和快速变现均是票据的生命力所在,针对企业票据贴现流程长、手续繁杂的痛点,不少商业银行继续优化完善票据“秒贴”的IT系统,不断扩大可以秒贴的票据承兑行范围,实现资金和票据的实时交互,大大提高了企业票据变现的效率,提升了票据服务于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能力;尚未开发“秒贴”服务的商业银行也陆续投入人力财力研究开发更好的票据系统。国有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推动新业务落地,工商银行推动创新的“工银e贴子产品-付款票据通”覆盖了汽车等30条供应链,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部分商业银行开始探索票据业务手机端实时操作,例如招行实现了手机端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落地了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九江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票据业务成功上线移动端等,极大地提升了票据业务操作的便利程度。联通等财务公司今年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开展票据签发业务并大力开展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有力的支持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


6、票据市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为加强票据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总行及上海票据交易所及时推出“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平台按日披露承兑人承兑票据的信用情况,包括承兑发生额、承兑余额、累计逾期发生额、逾期余额,平台的推出具有里程碑意义,对降低商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意义重大,预计票交所未来在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平台功能的同时,会继续加强机制设计,提高承兑机构信息披露的动力,实现优质承兑企业信息披露与降低其商票融资利率的良性互动。在前些年各方努力下,票据市场制度日臻完善,2020年票据市场运行平稳,票交所发布了自2021年1月11日起规范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提示付款应答规则等通知。以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为代表的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加强其内部合规文化建设和体制机制搭建,内控、运营水平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向稳向好。


7、票据风险管理水平提高

2020年,随着电子票据的多年普及推广,纸质票据时代的假票、一票多卖等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大幅降低,票据风险事件明显减少。对于“假商票”,主要分为不法分子伪造高信用等级企业开户材料冒开银行账户并签发商业承兑汇票以及冒用大型高信用等级企业名义注册子公司并签发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诈骗。对于前者,各商业银行对公开户部门应该仔细做好审核工作,严格按照人民银行开户流程落实尽职调查,严防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对于后者,除了工商企业注册管理部门严格把关之外,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公司签收非商务惯例支付的商业承兑汇票时需要严格审核承兑人和出票人信息,跟母公司核实确认,防止上当受骗。另外,2020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票据专委会印发《票据市场典型风险案例汇编》,供市场参与主体学习。2020年11月,票交所发布《关于开通票据账户主动管理服务的通知》,企业可以委托某家商业银行或财务公司为主办机构,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相关系统登记该企业所有可办理电票业务的结算账户信息,可以杜绝不法分子冒开结算账户签发商票的行为发生。


???_500474025_wx_??????????????.jpg


二、票据市场2021年展望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持续奋斗,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踏上了新的台阶,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较十三五时期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方面,受新冠疫情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的空前刺激政策易放难收,美联储大概率继续维持极低利率和宽松环境。在全球超低利率的环境下,中国当前推行常态化的货币政策,人民币主权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吸引国内外长线投资者和外汇储备管理者配置人民币资产。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突出了人民币资产国际化对实现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性。国内方面,2020年,中国经济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率先复苏,供给恢复快,建筑施工和出口两大板块强劲复苏,总产出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而2021年,将是经济复苏的下半场,内生动力如私人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将成为主要引擎,推动经济活动回到疫情前的增长轨迹,完全弥补疫情对于经济增长的短期冲击。出口增长是制造业投资的领先指标。在本轮疫情大环境下,中国制造和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凸显,全球订单纷纷转移至中国,出口保持强劲,从而带动企业投资意愿转强,研究显示制造业票据目前可签发空间在百万亿以上。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因此,结合今年财政货币政策实际运行及经济发展等情况,预计明年财政赤字安排会比今年适度减小,银行信贷增速可能回归常态,经济仍将持续恢复,经济增速或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票据是社会融资的一部分,是中小微、民营企业首选的信用支付工具,也是核心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理想载体之一,在疫情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恢复中仍将发挥重要支持作用。十四五期间,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金融业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票据市场将在加快改革开放、完善法律制度、健全基础设施、创新体制机制、发挥金融科技作用、加快新型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供应链票据发展、加快商业承兑汇票发展、防范风险等一系列举措下,更加精准滴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有效有力支持供应链产业链优化升级,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票据承兑料将在2021年维持平稳增速,商业承兑汇票增长将会加快提速,票据贴现和票据融资及交易投资将会在制度完善和金融科技创新引导下更为活跃。


1、票据业务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将继续为服务实体经济做贡献

总体上,预计2021年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形势稳健向好,承兑总量、贴现总量、票据融资总量、交易总量都将增长10%以上。商业承兑汇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增幅快于银行承兑汇票,整体占比将有较大幅度提升。商业汇票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票据业务创新步伐加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更加突出。2021年在中性财政政策与“总量适度”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票据是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民营、三农企业发展的理想工具之一。2021年,票据市场的承兑业务较2020年将有10%以上的增长,随着票据制度的不断完善,上海票据交易所信息系统功能不断升级优化,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票据支付和融资属性的发掘,应收帐款票据化和商业信用票据化逐步被业界认可和接受,票据承兑的稳步增长是一个必然趋势。2021年宏观经济向好,企业融资需求料将增强,伴随着小额票据的支付功能不断强化、人民银行票据再贴现额度的投放力度加大,票据融资利率较一般贷款的价格优势仍然明显存在。票据融资的方式方法较2020年相比预计会有新模式新路径,随着标准化票据加快推进,票据融资总量将有明显增长。票据转贴现业务也会伴随市场环境变化进一步发展,交易投资可能更加活跃。


2、依托金融科技的票据创新不断推进

票据市场将在金融科技支持下,加快创新转型。上海票据交易所依托金融科技,积极探索票据产品创新。在票据资产方面,研究推出了以票据为底层资产的受益凭证“标准化票据”,推动了票据融资机制创新,并将存托机构角色放给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市场机构,促进了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联动发展,预计2021年标准化票据指数及指数基金和票据ABS将会有新创新,随着标准化票据劵商创设条件的逐步放开、二级市场的开放、特别是进入标准化债权资产,将会为票据融资服务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票交所建设运营“供应链票据平台”,创造性地推出等分化、可交易的供应链票据,为供应链金融和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可以料想2021年在扩大供应链票据范围的同时,供应链票据、应收账款票据化、流动资金贷款票据化、商业信用票据化等方面一定有新的发展。在推进我国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方面,及时推出“商票信息披露平台”,为企业信用和资金安全保驾护航。预计2021年,票交所、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企票通”等票据信用与票据中介平台将会打造出新业务、新模式、新产品,票据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盛况可期。


3、利率总体平稳,但可能会有先扬后抑的一个过程

展望2021年,经济复苏向好的格局有望持续,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进一步消退,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进一步向常态回归,经济增长驱动力将从以生产和投资为代表的政策逆周期扩张转换为以制造业及消费为代表的内生动能的持续修复,预计2021年全年经济增速将显著高于2020年,节奏上或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2021年随着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向潜在水平回归,加之PPI与核心CPI存在上行风险,引导信用逆周期扩张的必要性下降。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保持长期均衡基调下,对稳定宏观杠杆率的重视程度将再度上升,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收紧可能。为了稳定宏观杠杆率,2021年货币政策强调的“总量适度”或体现为社融及M2增速的双双下降,预计各大商业银行“缺信贷规模”的现象在2021年不会发生。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方面,预计2021年仍将维持一个有所偏紧的环境。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操作框架下逆回购+MLF投放将成为央行调控资金面的主要方式,“总量适度”基调下降准降息等操作空间有限。综上,2021年票据市场利率将先扬后抑。2021年上半年,考虑到名义经济增速大概率达到阶段性高点与PPI同比回升等因素,票据利率可能继续上升。进入下半年后,信用扩张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滞后影响将逐渐显现,经济增长的动能或出现衰减,利率上升的压力或减轻,票据市场利率有可能缓慢步入下降通道。但不排除因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及国内财政、货币政策调整对时点造成的扰动。同时,月度内市场价格变化也将受出票量、信贷规模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发生起伏,市场参与主体需谨慎判断。


4、制度规定有待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首先,争取推动《票据法》的修订完善。当前我国《票据法》对于电子商业汇票、融资性票据、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以及票据其他衍生品等均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已难以满足票据市场发展需要,建议加快推进对《票据法》相关条款的修订,合理借鉴国际成熟市场做法,完善票据市场法制建设,同时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有计划地放开财务公司开展供应链和一头在外的业务资格,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强化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随着票据市场不断创新发展,银行、财务公司、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均将参与到市场,而这些参与主体分别接受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的多头监管,监管主体的不统一,将造成不同机构办理相同业务的监管标准和政策尺度不同,不同监管主体和监管政策之间的不同步性可能导致票据业务存在制度障碍和政策壁垒,对票据市场的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最后,需明确票据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的属性。尽管承兑环节信贷属性较强,已将票据承兑业务纳入社会信用总量进行控制管理,但直贴和转贴业务资金属性较强,可考虑将贴现业务纳入金融机构资金条线管理,理顺票据业务在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的业务定位。同时,多家头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已成功办理标准化票据存托业务,业界认为标准化票据已符合“资管新规”对标准化债权资产认定的要求,应积极考虑将其划分为标准化资产。尽快推动不同种类票据的公允定价和估值工作,进一步提高票据市场参与深度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


5、风险防范在实践中将会进一步加强

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对于银行承兑汇票,需要重点关注部分地区部分中小城商行承兑保证金存款占总存款比重过高的问题,保证金存款到期的集中撤离可能会引发此类银行流动性风险。对于商业承兑汇票,需要重点关注“假商票”风险和部分企业以及部分房地产企业超越自身兑付能力过度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金融业票据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随着监管持续规范压降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商票信息平台功能优化和参与者增多、票据账户主动管理服务的推广,票据市场的风险防范水平会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加强。


6、票据应用理论研究将会进一步推进

新时代票据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既为市场参与主体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应加快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票据理论与应用体系,做好票据市场未来走向的顶层设计,引领我国票据市场健康发展,推动新时代背景下完善票据法律法规等制度的研究工作,结合金融科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票据应用理论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需继续深入研究商业信用和票据信用、商业承兑汇票应用场景和直接融资、票据二级市场信用分层和风险溢价、标准化票据发行常态化和二级市场开放及指数基金、票据利率走势、票据需求引领票据供给、票据供给创新票据需求、票据产品下沉服务中小微企业、双循环格局下票据发展创新服务、票据风险运用科技手段集中管控、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等重要议题。票据市场研究机构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合作,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票据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商票平台的建设研究、区域和行业商业承兑汇票推广的研究、票据评级和经纪市场发展以及票据信息共享等创新性研究,为票据市场长期、稳健、有序、规范、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免责申明:文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中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


底部导航栏
客服热线:400-882-9891
联系邮箱:office@shangpiaoquan.com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1栋A座1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