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信单”类电子债权凭证监管何去何从?看看业内怎么说
近年来电子债权凭证产品发展火热,获得了包括国央企在内的众多核心企业的广泛使用,市场上“信单”类产品存量规模已超过万亿元,超过同期商票市场存量的50%以上,而对应的监管主体与监管范围仍未明确,是否将电子债权凭证列为类票据、影子票据产品也存在多种声音。本文摘选了部分监管领导和业内专家对“信单”类产品监管的观点看法,分享给读者。
近年来电子债权凭证产品发展火热,获得了包括国央企在内的众多核心企业的广泛使用,市场上“信单”类产品存量规模已超过万亿元,超过同期商票市场存量的50%以上,而对应的监管主体与监管范围仍未明确,是否将电子债权凭证列为类票据、影子票据产品也存在多种声音。本文摘选了部分监管领导和业内专家对“信单”类产品监管的观点看法,分享给读者。
《通知》指出,2023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任务和改善预期、提振信心目标,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切实增强金融服务获得感,促进小微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发展,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
3月31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供应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中国平安银行发布2022年度报告,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保持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11685亿元,同比增长21.7%。作为国内最早实践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之一,2022年平安银行持续推进“票据一体化”经营策略,票据业务成绩亮眼。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建华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参会,“制定出台供应链金融促进条例”是他提出的建议之一。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3 年初,多地出台的产业政策也频频提及“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词,这与供应链金融的理念不谋而合。
“一行两会”金融监管格局形成5年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帷幕再度拉开。这一次,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主体。建议以绿色票据为载体,将绿色优惠资金更多提供给中小微企业,助力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我国低碳转型。”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将就“大力发展绿色票据,推动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2月26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导,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深圳)产业金融暨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商票圈受邀参会,并荣获“深圳市供应链金融标准突出贡献奖”。
以深圳优势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为核心,支持全国性银行在深分支机构作为企业属地行牵头统筹全系统资源,通过“一点对全国”等方式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所在地分支机构,依法合规高效跨地区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提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获得能力。支持核心企业签发供应链票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