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国宏观经济得到高度关注的一年,伴随国际经济结构的重组、市场情绪的跌宕、微观环境的变更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宏观层面上“稳中有进”的态势进一步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摩擦”的双重挤压下逐渐步入新常态的新阶段,国内票据市场呈现总体平稳的运行特征。2019年,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2019年也必定成为票据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
一、2018年中国票据市场回顾
1.票据业务量总体企稳回升,二级市场交易量下降明显。
从票据业务发生额上看,总体呈现有升有降态势。2018年1至11月份,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场票据累计承兑16.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9万亿元,同比增长24.71%;2018年1至11月份,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贴现8.7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万亿元,同比增长35.62%,由此可见全市场票据承兑和贴现增长较快。受系统改造、监管强化等影响,2018年前三季度,根据人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0.3%;金融机构累计贴现(含转贴)21.8万亿元,同比下降30.2%,业务量下降明显。
从票据业务余额上看,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根据人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1.5万亿,由年初3.9万亿元增长至11月末5.4万亿元,占人民币贷款比例由年初3.17%提高到4%;票据承兑余额延续回升态势,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较年初增加5365亿元,较6月末增加1753亿元,11月末承兑余额为11.33万元,同比增长15.81%;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余额6.23万亿元,同比上升36.41%;9月末票据承兑未到期余额8.7万亿元,同比上升7.1%。
2.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创新,票据产品得到丰富完善。
2018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创新产品“票付通”,旨在为供应链以及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日,票交所发布了票据市场收益率曲线,该曲线是一个能够充分反映票据市场价格变动特性的基准,可作为市场参与机构票据资产估值定价的参考,也为进一步促进票据资产的标准化提供了基础支撑。
今年以来工行,浦发,中信,中行,招行,广发等国股大行依靠科技力量相继推出“极速贴现”或“在线贴现”等创新产品,提升企业票据贴现体验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票据贴现融资效率。部分城商行也积极探索通过票据产品服务小微和绿色企业的创新,如九江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绿色票据贴现中心,通过票据业务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山东临沂推出了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商业承兑票据的新措施,积极引导核心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遵循公开原则,培育中小企业使用商票并披露相关数据,促进商票业务合规和长远发展。同时,央行继上半年增加1500亿用于中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后,又分别于10月末和12月末宣布增加相应了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1000亿元。不少央行分支机构推出了再贴现服务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新举措,其中人行苏州中支通过搭建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出“再贴e”,切实增强了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民间票据经纪也搭建了一些具有金融科技元素的便利企业票据支付结转的票据平台,推动了市场发展,服务了实体经济。
3.票据市场利率呈现先升后降、整体震荡向下。
2018年,票据市场利率呈现先升后降,震荡前行,整体向下的总趋势。一季度,由于金融严监管态势延续,同时存在税制改革生效、企业需求旺盛和银行信贷规模紧张等情况,多重因素叠加下,票据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快速上行,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5.41%和4.9%,3月末市场利率也站在了全年最高点。二季度,金融监管态势趋缓,市场流动性充裕,资管新规落地并未带来价格整体上涨,季度内整体利率平稳,直到6月下旬在信贷规模与资金“双松”下,市场利率开始跳水,月内波动幅度达70bp,市场各方平稳度过年中,上半年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3%和4.85% 。三季度票据市场呈现显著V形走势,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资金并无紧张态势,7月整体价格继续下行,8月中旬利率达到季度内最低点,但在承兑和贴现双量齐升下,8月下旬至季末价格震荡回升,8月单月振幅达到80bp,季度振幅在100bp以上为全年之最,三季度电票贴现和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4.2%和4.07%。四季度,在定向降准以及央行两次增加再贴现和再贷款额度措施护航下,前半季度市场价格波动下行,11月下旬市场价格降到全年最低点,12月面临年终大考,市场短期资金价格节节攀升带动票据价格稳步上升,相比三季度的“大V型”,四季度市场价格呈现“小V型”走势。
4.票据市场监管政策频出,票据业务经营稳健。
总体而言,2018年仍是金融严监管年,票据市场也不例外。2018年监管政策频出,有效控制了票据市场的整体风险。如,2018年1月,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银监发〔2018〕4号),对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提出方向性、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工作要求;2018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及外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容涉及票据管理产品监管标准;2018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21号)进一步规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开展票据业务,降低跨省票据业务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有利于减少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2018年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并进行说明,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票据资管市场秩序,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在金融严监管的态势下,各地银保监会分局对辖内金融机构违规开展票据业务的情况进行了较为严厉的处罚,各参与机构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全市场票据业务经营整体稳健。
5.票据市场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市场管理规则更加完善。
2018年各票据市场参与机构系统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奠定了后续票据市场大发展的基础。2018年1月,中国票据交易系统首批直联接入正式上线投产;2018年6月,票交所各会员机构有序开展纸电票据交易融合第二阶段联调测试工作;2018年7月,所有系统参与者顺利接入上海票交所系统;2018年国庆期间,上海票据交易所开展了纸电融合第二阶段投产工作。票据交易系统操作产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纸电票据交易完全融合,纸电票据同场交易,交易系统与ECDS完全融合,纸电票据全生命周期均通过交易系统完成。上海票据交易所纸电融合后,各参与主体票据系统和内部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以适应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变化。京津冀协同票据交易中心、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及财务公司票据平台加快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民间票据平台也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着眼于帮助持票贴现企业、收票贴现机构筛选票据市场渠道,以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票据自由流通。
6.票据理论研究成果显著,为应用转化提供基础。
2018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推动票据业务可持续发展,包括专业研究机构在内的各市场参与主体积极开展票据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如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就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40年改革开放中国票据市场回顾与展望方面做了重点研究,上海票据交易所就票据收益率曲线研究取得成果,各市场参与主体则把研究方向着重于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等方面。研究内容从宏观和微观都有涉及,从宏观层面看,探讨了票据市场的基础理论、法律规章制度、服务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从中观层面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金融属性、价格形成机制;从微观层面看进一步研究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经营模式、信用主体、创新业务品种、票据流通介质、面临的风险种类、风险处置方式等。对票据制度、信用、风险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思考,对10多个应用理论包括票据制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类,对如何打造高质量票据市场、票据资产证券化等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为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实践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2019年经济金融形势
2019年,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经济金融形势较为复杂,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依然脆弱,国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增长放缓,中美经贸摩擦是一个长期的、断断续续的、需要长期对话与交锋才能解决的过程。当前国内经济仍处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受外部不确定性和国内调控影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预测经济增长下滑GDP增速预计在6.5%左右。
尽管如此,但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体来看就是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七个方面重点工作。2019年宏观政策会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必将自发调整经营方向。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严监管态势或有所调整,让一些合法合规的资金入场,为市场提供活跃度,减少行政性的窗口指导与干预,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用好用足货币财税政策,把握定向降准、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倾斜等政策营造的市场流动性宽裕的有利条件,将新增信贷资源重点投向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延续整体宽松态势,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绿色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将会加大。
三、2019年中国票据市场展望
总体上,2019年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形势向好,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票据业务创新步伐加快,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票据风险管理变化明显,票据理论研究在票据历史难点问题的解决上发挥重要作用。
1.票据业务总量预计明显增长,电票业务快于整体市场增速。
票据业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已得到论证,2019年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务必会使票据的市场需求保持活力,加上国家政策方面引导对实体经济,尤其对中小微、民营、三农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强有力的支持,票据作为金融工具在这些领域得到发展和增长是必然的。2019年,票据市场整体签发承兑增速预计比2018年有10%以上的增长,电子票据的使用环境更加友好,电票的发展速度快于整体的发展速度;随着小额票据的支付功能迅速扩大,在企业背书转让、企业支付结算等方面需求旺盛;经过2018年的市场系统建设和磨合,票据贴现业务相较2018年存在一定比例的增长;转贴现业务或将改变2018年的下降趋势,迎来快速增长;从业务结构上看,票据业务在2019年对中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贴现业务占比会进一步加大。
2.票据市场利率总体企稳,局部时点或将存在起伏波动。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9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基于此政策基调,预计2019年资金市场流动性将和2018年三四季度一样保持合理充裕,较大可能针对再贴现及再贷款增加额度同时降低操作门槛,市场将进一步从宽货币转向结构性宽信用;另一方面,在宏观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2019年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总体难以出现紧张局面。因此,预计2019年票据市场利率将总体企稳,但不排除因国际环境变化及国内政策调整对时点造成的扰动,同时,月度内市场价格变化也将受贴现量、信贷规模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发生起伏,需市场各方谨慎判断。
3.票据业务创新进入深水区,热点难点问题引发关注。
2019年,一些有关票据市场的新政策有望明朗。一是资管资金投资票据资产问题。目前上海票交所正在呼吁各家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资管资金投资票据市场,票据资产不属于信贷资产已得到金融管理部门的认可,同时,票交所也在通过票据交易系统基础设施的支持,努力将票据资产转变为标准化债权产品,一旦上海票交所运行成熟,资管资金在票交所平台投资票据资产将成为可能。二是承兑贴现市场将会在供应链领域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这其中供应链票据业务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承兑到贴现,可成功将核心或大型企业的信用传导至民营企业,再从贴现到再贴现,可将人行再贴现资金通过票交所平台实现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随着各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支持民营企业认识的提升,供应链票据业务在承兑贴现市场上的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三是融资性票据可能会有望突破,票据法的修改会有所提速。受《票据法》中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限制,融资性票据的合理性一直未被正名,但在票据业务发展实践中,融资性票据在完善企业融资市场结构,传导央行货币政策等方面取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今年票据承兑和贴现企业中80%以上是小微和民营企业,在中央大力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背景下,修订《票据法》,适度放开发展融资性票据将会加快进程。
4.票据风险管理有难度,防范化解风险措施会强化。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信用风险陡增,不可避免传染到票据业务,二级市场的波动,流动性变化、利率的变化会给市场风险增加几率;创新中的合规风险、电子票据加快发展中的操作风险,一些金融机构考核加大可能出现的总体风险,会给各参与主体带来挑战;同时也给各参与主体高度重视票据经营风险提高了关注度。
在应对上述风险中,各参与主体会陆续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应对防范,强化票据从业人员风险意识,树立稳健的票据业务发展观;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理顺票据业务管理体制;梳理票据业务规章制度,从制度上防范业务风险;加强培训,从提高从业人员员工素质、技能出发,防范人员风险;加强经验交流,构筑票据业务风险防火墙;加强票据业务处理系统建设,用先进技术手段防范业务风险;针对票据业务风险的不同类型实行不同的风险防范举措,推进票据业务精细化管理;组织业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
5.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条件。
高质量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是发展高质量票据市场的硬件。2019年票据市场的发展将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出更高要求。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包括核心基础设施(票据一、二级市场基础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评级评估机构、咨询机构、经纪机构等)。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票据二级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系统和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提升票据二级市场的活跃度与流动性;二是票据一级市场基础设施将加快规划,直贴平台的建设将得到推动,从而推进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这也是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票据市场融资效率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三是设计并改造票据市场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的完善,借鉴债券市场经验,尝试发展票据经纪机构,票据专业评级评估机构、票据咨询机构有望得到发展,在推进票据市场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上更进一步。
6.票据理论研究有望深化,为解决难点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票据信用理论研究的深化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使其能更好地发挥票据服务经济金融的作用。四十年尤其近十多年票据市场的发展,无疑对票据业务及许多基本制度,特别是票据信用理论是个极大的挑战。面对票据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实践,票据研究机构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应在票据应用理论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深化研究深度,以此为着手点,为票据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决策依据。从票据业务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提高对票据业务发展的关注度,应对票据信用理论开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专业性的分析研究与认识深化,从而推动票据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票据业务创新、风险控制、市场变化等领域加快加紧研究,对票据模式、产品、收益率等方面持续进行关注研究。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系网络转载或资料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何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