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6月10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5万亿元;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2万亿元。
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5月份金融数据显示,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前5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3590亿元,继续保持同比多增态势。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5万亿元,在2020年应对疫情期间的高基数上多增143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3127亿元,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得到比较强的支撑,支持经济持续恢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从结构上看,5月份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贷款增量与上月和去年同期均基本相当,新增结构占比基本稳定。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新增1806亿元,较上月有所回升;中长期贷款新增4426亿元,略少于上月和去年同期,体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或对按揭贷款形成一定限制。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减少644亿元,票据融资新增1538亿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均少增,说明近期严查短期经营性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或持续发挥效果。
另外,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表示,5月份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6528亿元,环比减少77亿元,同比多增1223亿元,显示出企业的资金需求仍然集中在中长期的资本开支上,这对实体经济稳健复苏形成支撑。
总体来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平稳,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5月末,M2同比增长8.3%,比4月末回升了0.2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11%。虽然较4月末有所回落,但已经连续15个月保持在11%以上的较高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与正常年份相比并不少,结构也是比较好的。”李迅雷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份M2同比增速处于“8”水平,主要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和国内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适度两方面因素影响,目前货币信贷环境有助于为经济稳步恢复提供支持。
社会融资方面,数据显示,初步统计,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2万亿元,比2020年同期少1.27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2081亿元。“去年应对疫情期间,企业额外融资需求比较多,金融机构予以充分满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明显高于正常年份,今年企业经营状况好转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相应回落一些也是很正常的。”李迅雷表示,从结构看,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合理增长,股票融资增速持续走高,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共同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李迅雷进一步分析称,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少增主要受表外三项和政府债券的影响。5月份,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都是减少的,合计比上年同期多减2855亿元。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下达晚于去年,5月份政府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同期少4661亿元,也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有下拉作用。
“总的看,当前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力度和节奏把握得比较好,体现了央行强调的稳字当头和注重跨周期供求平衡。”李迅雷说。
下阶段货币政策取向如何,依旧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0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处于潜在产出水平附近,物价走势整体可控,货币政策要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注重跨周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在保持总量政策适度的前提下,货币信贷政策将主要强调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坚持发展普惠金融两大结构性方面。
“目前,国内需求复苏尚不充分,货币政策宜保持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要加大结构性调节力度,帮助小微企业应对原材料上涨压力,支持稳岗位保就业,促进内需加快恢复。”温彬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作者:马玲。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