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李紫薇
01 一、新增社融与GDP对比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活跃程度,同时也反映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人民银行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以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多措并举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增强。2020年,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48,633亿元,同比增加91,898亿元,增幅达到36.32%;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GDP比重高达34.31%,较2019年提高8.39%。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也不断提升,有力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发展。 就各省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而言,超过全国平均社融增量的省市有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广东,其中,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了40,692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而青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最低,仅有117亿元。各地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差异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融资增量规模相对较高,均超过30,000亿元;而海南、西藏、青海、宁夏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相对较低,均不足1,000亿元。 就各省市社融增量占GDP比重而言,北京、浙江、广东、贵州、甘肃5省市社融增量占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浙江这一比例最高,达到了49.77%,较全国水平高出15.46%;内蒙古、辽宁、青海社融规模增速占GDP比重不足10%,其中,青海最低,仅有3.89%。 图1 全国及各省市新增社融占GDP比重 单位:亿元
02 二、新增贷款与GDP对比分析
2020年,全国本外币贷款增量达到201,760亿元,同比增加34,200亿元,增幅达到20.41%,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200,310亿元,同比增加31,475亿元,人民币贷款的显著增加,推动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新增外币贷款1,450亿元,同比增加2,725亿元。新增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达到57.87%,尽管这一比重较2019年下降7.64%,但仍超过社会融资规模的半数以上,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主要通过贷款发放。在一系列减费让利政策的支持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从而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020年全国新增贷款占GDP比重为19.86%,较2019年提高2.87%。
就各省市本外币贷款增量而言,新增本外币贷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其中,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新增本外币贷款超过10,000亿元,广东达到了28,222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而内蒙古、青海、西藏新增本外币值低于500亿元,其中,青海新增本外币贷款实现了负增长,为-53亿元。
就各省市本外币贷款增量占GDP比重而言,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8省市本外币贷款增量占GDP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浙江这一比例最高,达到了33.84%,较全国水平高出13.98%;内蒙古、黑龙江、海南、青海本外币贷款增量占GDP比重不足10%,青海最低,为-1.76%。
图2 全国及各省市新增贷款占GDP比重 单位:亿元
免责声明:来源于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