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理事单位

促进票据市场转型发展

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发布时间:2019-08-01 10:47:46 阅读量:999+

中国票据市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建立的金融子市场之一。中国票据市场以商业汇票为主、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与国际票据市场以商业票据为主、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具有很大的差别。尽管中国票据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传统纸质票据操作风险较大、市场不统一、信息透明度低等问题,不仅潜藏风险,而且制约了票据市场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正式开业运营,标志着全国统一、信息透明、以电子化方式进行业务处理的现代票据市场的框架初步建立,票据市场由此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新形势下,应充分认识中国票据市场的特点,发挥好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职能作用,维护票据市场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优化货币政策传导,完善中央银行金融调控。



一、中国票据市场的特点

  (一)票据概念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票据指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在这四类票据中,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都是标明票面金额且要求见票即付,因此没有可交易的基础。只有商业汇票指定日期支付,是可交易的资产。因此,从狭义角度看,中国票据市场中的“票据”,特指商业汇票。根据付款人的不同,商业汇票被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商业承兑汇票由非银行付款人承兑。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票据市场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商业承兑汇票仅占很小的比例。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5年,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余额在所有商业汇票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90%以上,2015年底,这一比重为94%。


从广义上看,票据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泛指一切体现商事权利或者具有财产价值的书面凭证。发票、提货单、仓单、股票、债券、存单等都属于广义票据。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信用体系较为完善,票据市场的主体是指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CP),即由资信较高的大型企业直接签发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偿还完全依赖发行人自身的信用。商业票据属于证券,一般为机构投资者所持有,不面向零售投资者发售。大多数国家对于商业票据的发行豁免《证券法》的发行注册要求。在我国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即商业票据。而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BA)主要用于国际贸易中的支付和融资,不是国际票据市场的主要品种,其作用与我国的信用证等贸易融资产品类似。如无特别说明,下文提及的票据指狭义票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管辖下的商业汇票。


(二)票据、债券、股票的比较

票据、债券、股票的核心区别在于功能不同。票据具有支付、投融资等多种功能,是具有货币属性的金融工具,但债券和股票仅具有投融资功能,不具有货币属性。票据的生命周期涵盖承兑出票、背书转让、保证、质押、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承兑付款等环节,在不同的业务环节体现不同的功能属性。承兑出票、背书转让、承兑付款环节主要体现其支付工具的属性,在贴现、转贴现环节则主要体现其作为投融资工具的属性。由于票据受《票据法》管辖,债券、股票受《证券法》管辖,因此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服务对象、融资规模、发行方式、交易主体和流通方式、监管要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


一是服务对象侧重点和融资规模不同。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建立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债券反映的是发行人的商业信用,股票代表的是所有者权益,因此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服务对象一般是具备较强实力的大型企业,单笔发行金额较大。如,2016年企业债券单次发行平均金额约为12亿元;A股IPO单次发行平均金额约为7亿元。票据由于引入承兑、保证等机制,实现了银行增信,因此,一些资信一般,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票据融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中大约有三分之二为中小企业所签发。由于主要服务中小企业,单笔票据的金额一般较小,小的不到1万元,大的可以近1亿元,且期限十分灵活。《2016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6年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进行贴现的单笔票据贴现金额平均为689万元。


从发行方式看,票据在银行柜台进行签发、承兑、贴现,在完成贴现后即可进入流通市场进行转贴现和再贴现,“发行”方式较为灵活简单。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审核或注册后方可发行,发行方式有公募(面向不特定对象)或私募(面向特定对象),发行过程需要有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共同参与,还有较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


从交易主体和流通方式看,票据、债券的交易主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一般采用场外询价的方式;股票的交易主体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散户,一般采用在证券交易所撮合竞价的方式。


从监管要求看,对于银行而言,开立承兑汇票属于表外业务,不占用贷款规模,但银行对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后就转入表内,贴现和转贴现均占用贷款规模,参照信贷资产管理模式。因此,票据市场受银监部门监管政策影响较大。债券和股票属于直接融资,更多地受金融市场的功能监管以及证监部门监管政策的影响。


综上,票据具有支付和投融资的双重功能,在不同的业务环节体现不同的功能属性。承兑出票、背书转让、承兑付款环节主要体现其支付工具的属性,在贴现、转贴现环节则主要体现其作为投融资工具的属性。对银行而言,票据承兑属于表外业务,而贴现和转贴现属于表内业务。从融资工具性质上看,票据是介于贷款与债券之间的金融产品,兼具信贷属性和资金属性。长期以来,由于将票据作为支付工具管理,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需要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二、现代票据市场与传统票据市场的比较

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全国统一、信息透明、以电子化方式进行业务处理的现代票据市场的框架初步建立。而传统票据市场存在大量纸质票据,信息披露和交换不充分,一般采用线下交易,因此现代票据市场与传统票据市场具有很大差异。


第一,传统票据市场是区域分割的,现代票据市场是全国统一的。传统票据市场没有全国统一的登记、托管、交易、结算机构,因此票据市场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间形成实质性的割裂。市场割裂导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推高了交易成本,也极易产生挪用票据或挪用资金的风险。现代票据市场建立在统一高效的电子化系统和标准化的业务规则之上,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


第二,传统票据市场信息不透明潜藏风险,现代票据市场高效透明有利于促进市场规范发展。传统票据市场信息不透明,为一些不法机构进行监管套利,开展违法违规活动提供了空间。现代票据市场采用线上交易,票款对付,所有数据公开透明,因此有利于市场规范发展。


第三,传统票据市场以纸质票据为主,现代票据市场趋向无纸化。传统票据市场采用纸质票据的形式。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诞生后,逐步形成纸票、电票并存的局面。票交所成立后,对各类票据实施电子化的业务处理,票据业务趋向无纸化。


第四,传统票据市场易产生监管套利,现代票据市场将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在信贷规模管理和风险资本约束的条件下,票据业务易成为金融机构腾挪表内外资产以规避监管的工具。传统票据市场的交易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因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而产生的真实票据交易,另一部分则是因规避监管而进行的虚假票据交易。随着监管方式的转变和监管力度的加强,银行通过票据业务腾挪信贷规模的行为恐受到强约束,现代票据市场将回归为中小企业融资、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



三、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的功能作用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以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商业汇票为主,与以融资功能为主、完全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国际票据市场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的完善过程中,推动票据市场的规范发展,充分发挥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十分必要,票据市场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相关改革的深入推进,票据将更趋向于成为标准化的短期债务融资工具,票据市场的内涵和外延将不断拓展。


近期看,在去杠杆、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金融监管更加注重风险防范的背景下,票据市场的发行(签发、贴现)量和交易(转贴现)量总体上呈萎缩趋势是大概率事件。随着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建立,票据市场的电子化水平将稳步提升,电票业务的占比将明显加速。但是,由于大量中小企业、偏远地区等仍有纸票业设施,因此纸票业务不会消亡。


中期看,随着票据市场从自发生长走向规范发展,特别是票交所的功能作用逐步发挥,票据市场的生态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

一是票交所提供挑票、打包等功能,引入“票据信用主体”等相关规则能把传统上非标准化的票据重塑为标准化的类债券产品,票据将向标准化的短期债务融资工具转型。

二是市场参与者多元化。传统上票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银行,未来市场参与主体逐渐扩大到非银行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相关资产管理产品等均可参与票据市场。这样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票据市场的投融资功能,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风险管理更多转向市场风险防控。在票据业务电子化、线上交易、信息透明、数据集中的情况下,票据业务的风险防控将从操作风险管理更多地转向市场风险的管理。

四是票据市场创新走向规范化。为规避监管而进行的各种“伪创新”将逐渐消失,符合实体经济需求的融资性票据、票据衍生品、资产支持票据等将得到发展。

五是数据产品服务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依托票交所的数据信息优势,可以构建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票据收益率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指数、估值、监测等全方位的数据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便利市场参与者定价、开发新产品。

六是金融科技将推动票据市场发展。电子票据将得到全面应用和长足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等有望实现突破。

七是票据市场制度体系将逐步健全。融资性票据制度规则、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票据中介服务、会计处理、税收政策、监管政策等逐步完善。

八是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管理架构和盈利模式将发生变化。票据业务由不同条线分散管理的格局可能会被集中化、一体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模式所取代。同时,票据业务盈利模式将更加依赖交易、投资和主动经营风险获利。


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化转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金融市场国际竞争力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维护金融市场公平秩序的法律法规体系、执法体系、税收体系、信息披露、信用评级、风险处置机制等市场化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开放包容、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票据市场体系。


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内容系网络转载或资料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如若有侵权或不妥之处,还请留言指正,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底部导航栏
客服热线:400-882-9891
联系邮箱:office@shangpiaoquan.com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1栋A座1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