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宋汉光,现任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先后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领军金才、2020年沪上金融家等称号。上海票据交易所是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2016年12月8日开业运营。上海票据交易所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具备票据报价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功能,承担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是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中心。
声音
票据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和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的重要途径。《2020年票据市场发展回顾》显示,2020年全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4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7%。2021年1~8月,票据贴现承兑比为61.74%,较上年基本持平,较2017年大幅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可以看到,在各项措施的有力支持下,企业票据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贴现占承兑的比例明显提高。
为更好赋能企业融资,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陆续推出;新一代票据系统也正式上线。值得注意的是,有关电票风险的案件偶有发生,引起一定的市场关注。规范票据融资功能和更好匹配实体经济需求,成为票据市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票据对解决企业融资的作用有哪些?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新一代票据系统(以下简称“新系统”)如何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票交所”)董事长宋汉光。
// 降低融资成本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作为一种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票据完成签发承兑后主要包括两种流向,一是在企业间背书流转,二是通过票据贴现进入金融市场。
《中国经营报》:相比其他融资渠道,票据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如何体现?
宋汉光:票据是中小微企业最常用、最实用的支付融资工具,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从四个方面来看:
一是票据融资手续简便快捷,相比股票或债券市场较高的发行标准和复杂的发行程序,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仅需要存放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并缴纳少量手续费,就可以获得一定期限的银行信用担保融资,而商业承兑汇票的签发则门槛更低、效率更高。随着电子票据的普及和银行“秒贴”产品的推广,企业通过网银端即可发起贴现申请,银行审核通过后一般当日或者次日就能实现资金到账,非常适合中小微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2021年1~8月,票据市场累计贴现9.82万亿元,同比增长4.05%;8月末贴现余额9.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05%。
二是票据具有信用叠加的特性,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国内外实践表明,受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规模体量偏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融资;而在间接融资中,囿于抵质押物、担保等手续,中小微企业同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由于追索权的存在,票据不仅可以叠加背书链条上其他企业的商业信用,还可以叠加银行信用,这有助于提升中小微企业所签发票据的信用,从而增强了其融资的可获得性。2021年8月末,贴现余额占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为7.82%,票据贴现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三是票据具有交易和投资功能,能够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联通性强、交易投资活跃、参与主体丰富等优势,票据高流动、快周转的特征,有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2021年1~8月,票据市场累计交易48.02万亿元,同比增长8.18%。
四是票据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是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不同种类再贴现票据的选择,引导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有效促进了信贷资源优化配置,推动降低了融资成本。2021年8月末,再贴现余额5864.21亿元,同比增长31.99%。
《中国经营报》:据了解,目前票据贴现承兑比约60%,剩下40%是以何种形态流通?
宋汉光:作为一种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的金融工具,票据完成签发承兑后主要包括两种流向,一是在企业间背书流转,二是通过票据贴现进入金融市场。
票据的支付功能通过背书流转得以放大,能够帮助企业节约现金支出、促进产业运转循环等。近年来,票交所建立了全国统一、安全高效、全流程电子化的票据业务平台,制定完整、规范、统一的业务规则,企业再也不用担心收到伪假票,而且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从出票到兑付的所有业务,企业用票的安全性、便捷度和积极性不断提升。2021年1~8月,企业票据签发承兑15.91万亿元,同比增长7.87%;票据背书36.57万亿元,同比增长22.24%。
票交所相继推出贴现通、标准化票据和供应链票据等创新业务和产品,定期发布包括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在内的各类数据产品信息,有力拓宽了持票企业融资渠道,极大提升了票据市场透明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更好运用票据贴现进行融资。在各项措施的支持下,企业票据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贴现占承兑的比例明显提高。2021年1~8月,票据贴现承兑比为61.74%,较2017年大幅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 完善信息披露促进商业承兑汇票发展
票据信息披露平台于2020年1月16日正式上线试运行。在之后一年多的试运行期间,票交所积极开展配套制度制定、宣传推广、系统优化等工作,引导企业提前熟悉政策并进行披露。
《中国经营报》:今年7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票据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的作用如何体现?
宋汉光:首先,票据市场直接联系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能够将货币政策意图直接、快速传导到企业。下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面临疫情汛情冲击,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健性和可持续性的情况下,票据贴现利率快速下行,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季度,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2.66%,较上季度下降32个基点。9月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低于LPR(1年期)118个基点,较6月扩大26个基点。
其次,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通过引领票据业务创新、提供数据服务,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贴现融资。在业务创新方面,2019年以来票交所创设了贴现通业务,支持企业在全国范围寻找最优惠的贴现价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数据服务方面,票交所利用掌握票据业务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优势,定期发布全市场贴现金额、平均利率以及转贴现收益率曲线等,进一步提升了票据市场的透明度,使中小微企业在贴现市场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融资。
最后,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贴现业务可以实现精准滴灌,更加有效地帮助弱势企业获得低成本的政策资金。在当前宏观经济恢复不稳固、不均衡仍然突出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再贴现政策工具的运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绿色、涉农、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充分发挥再贴现政策的降成本、调结构作用。2021年1~9月,票据再贴现累计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8%;9月底票据再贴现余额中,中小微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5026.78亿元,占比86.04%,票据再贴现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 强化风控机制提升票据市场透明度
新系统相对于票交所现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主要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降低市场成员系统对接和功能建设成本;解决运维复杂度、创新票据的签发和流转方式;提升新风险形势下的票据业务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中国经营报》:2020年4月,供应链票据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与此同时,多个部门发文将供应链票据作为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的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开展情况如何?
宋汉光:供应链票据是指通过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作为电子商业汇票的升级版,供应链票据将票据的签发和流转嵌入供应链场景,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提供了新渠道,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办理票据业务的便利性和企业用票意愿。同时,供应链票据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实现了企业基于实际需要进行不同金额的组合从而完成支付和融资需求,解决了持票金额与用票金额不匹配的痛点。
此外,由于供应链场景下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更具可见性,供应链票据可以有效实现信用传递,让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在供应链票据融资实践中,通常贴现利率较同期贷款利率低100~150个基点,有效节约了企业成本。此外,供应链票据也可以作为标准化票据的基础资产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目前,共有11家供应链平台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累计注册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小微、涉农、绿色企业占比65%以上,供应链票据业务总规模已累计近300亿元。
// 如何看待商票的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商票业务保持平稳增长,截至9月末,商票承兑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8.27%,1~9月商票累计承兑余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11.12%,商票签发的平均面额103.28万元,同比下降15.51%。
2019年以来,票交所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票据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票据信息披露平台于2020年1月16日正式上线试运行。在之后一年多的试运行期间,票交所积极开展配套制度制定、宣传推广、系统优化等工作,引导企业提前熟悉政策并进行披露。2021年8月1日信息披露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披露率逐步攀升,截至9月末平台注册用户4.2万家,已覆盖绝大部分商票承兑企业,披露票据金额占应披露金额的91%,承兑企业的信息披露意识不断增强,政策逐渐被市场接受。
// 新一代票据系统如何解决风险问题?
新系统相对于票交所现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主要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降低市场成员系统对接和功能建设成本;解决运维复杂度、创新票据的签发和流转方式;提升新风险形势下的票据业务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引入了企业信息报备、票据账户主动管理等功能,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身份的校验和管控;深化商业汇票信息披露,优化支付信用信息查询应用,进一步促进市场的信用约束,持续改善商业信用环境;提高票据到期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规范到期业务的票款对付清算,降低票据到期兑付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除此之外,我们还建立了全新的票据业务监测系统,对承兑人超额承兑等风险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监测,并完善了风险票据的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发生风险的票据或票据行为人。
// 中小微企业要重视票据市场的重要性
票据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构成,一端连接着实体经济,一端连接着货币市场,将实体经济和货币市场直接连接起来。在当下支持实体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背景下,票据承担着重要使命。
按照承兑人不同,票据可以分为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简称“商票”)。前者将银行的信用注入了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同时还是银行信贷规模的“调节器”,成为票据市场的重要力量;而后者,由于其资产端、资金端和中间端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流动性和可接受度并不高。
回顾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发展,主要呈现两大变化。一是票据形态从纸票转电票,纸票由于其实物性质,存在流转库存风险大、监管难以彻底穿透等问题,在监管层大力推广下,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完成,票据交易量持续增长,交易主体类型也更加丰富;二是票据种类将从以银票为主向商票为主转变,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和支持实体经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大背景下,商票由于其特有属性,优质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营收账款票据化把自己的优质信用让渡给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解决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问题,发展空间巨大。
可以看到,为推动商票发展,上海票据交易所构建商票信息披露规则、电子票据和二级市场发展提升商票的使用体验;企业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商票在供应链中的运用;商业银行尝试引入担保、保理和融资租赁等机构增信或强化场景风控,用商票金融产品介入供应链金融业务。
也需注意的是,近年来有不法分子利用商票审核监测弱和系统部分漏洞,通过私开商票、冒充强信用企业,在提示保证、提示承兑、跨行承兑等过程中进行诈骗,如此种种,增加了票据交易的风险。因此,完善票据业务相关法规、风险管理,是票据业务发展的关键。
从2016年至今,上海票据交易所已成立五周年。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已经建立,并实现了票据全生命周期各业务环节的电子化操作和系统刚性控制,信息透明度大幅提升,传统票据市场普遍存在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免责声明:来源于中国经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