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政策暖风频吹,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持续加码。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项重磅举措,明确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
去年6月份,人民银行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为保企业、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两项直达工具经过延期后将于今年年底到期。本次国常会提出的两项政策是对原有政策的延续和优化,既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给企业吃下“定心丸”,同时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发力,提升政策传导效率,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时至年末,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引发市场关注。此前,人民银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且今年第二次全面降准也于12月15日正式落地,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央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对经济形势的精准研判和提前布局。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5.5%和4.9%,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明显,表明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从微观主体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叠加能源供应偏紧等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加大,小型企业PMI连续低于临界点。
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对于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至关重要。当前,金融体系应继续加大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政策有效性和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服务效能。
首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企业发展和经济恢复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面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既衔接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增强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又要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好“先手棋”。具体到货币政策,要继续坚持稳字当头,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实际上,近期央行推出的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就是灵活适度的具体体现。下一步,还要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其次,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精准度与适配性。近年来,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效果显著,这既得益于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发挥政策牵引和监管“指挥棒”作用,也离不开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作为。目前,一些中小微企业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许多“扶一把就能活”,此时金融机构更要伸出援手,为企业纾困提供支持。另外,金融机构也要继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比如,科技企业是金融重点支持对象,由于其风险高、研发周期长、投资回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融资痛点长期存在。商业银行可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提供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解决方案。
再次,各地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金融生态、财力以及经济发展特点,探索推出更具针对性的联动模式,打通小微企业发展各环节梗阻。支持小微企业并非只是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那么简单,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发挥合力。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战胜困难挑战、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支撑。随着宏观政策稳健发力,更精准灵活的政策工具落地,更高效匹配的金融资源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将释放出更大活力,中国经济也将继续稳步前行。
免责声明:来源于金融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