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理事单位

回眸2021:银行业在自我革新中实现新突破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2-24 18:13:47 阅读量:999+
标签:

如果用2021年网络流行词语来描述这一年中国银行业的表现,或许可以这样说——当世界各国仍深陷疫情泥潭,中国经济已率先步入“觉醒年代”。面对严峻挑战,中国银行业没有“躺平”,而是秉持“强国有我”信念,担起“双减”(环境减碳、企业减负)责任,自我革新、加快转型,构建金融服务“元宇宙”,于“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了新的突破。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为284.32万亿元和261.2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33%和8.08%。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上升11.5%;不良贷款率1.75%,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与去年同期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

  数据背后折射出的是:公司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风险管理取得突出成效、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能力明显增强,而这也是一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突出亮点。

  尽管疫情最为严峻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权威专家认为,银行业取得现在的成果殊为不易,这既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恢复和监管政策驱动等外部因素,也是银行业自身主动求变、积极作为的内在动力使然。2021年,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大机遇,坚持自身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并重,于变局中开创了崭新局面。

  强监管:推进银行公司治理改革

  完善公司治理是银行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作为标志性事件,今年山西银行、辽沈银行的成立,让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成为业内焦点。

  9月29日,银保监会批复《关于辽沈银行吸收合并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及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解散的请示》。此前,3月30日,银保监会同意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设立山西银行,银行类别为城市商业银行。业内专家认为,此举剑指“沉疴顽疾”,意在防范化解风险,规范中小银行业务,推动完善公司治理。

  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叠加疫情冲击下的经营压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在监管部门的政策引领下,2021年,银行业普遍将公司治理放在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

  一方面,各家银行明确了党组织在其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强股东股权管理,整治关联交易乱象,股东行为有所规范、股权结构得到优化;董事会结构更加合理,部分机构独立董事占比超过40%,董监高履职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社会治理与公司治理有机结合,ESG理念成为新亮点,银行业积极承担“六稳”“六保”应对新冠疫情、减费让利惠企利民、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等社会责任,成为2021年的主旋律。

  11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的《2021年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总体情况》显示:近80%的机构被评为较好和合格,较去年增加0.8个百分点;被评为D级(较弱)及以下的机构占比下降0.77个百分点;被评为E级(差)的机构较2020年减少44家,占比下降2.73个百分点,银行业公司治理质效明显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监管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银行业治理改革和风险防控。”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家强称,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全方位推进业务合规稳健发展;公司治理层面涉及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公司治理准则、关联交易管理、监管评级办法、大股东行为监管等各方面。同时,风险防控注重国内与国际的接轨,恢复和处置计划、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等都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对接国际标准,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金融时报》记者在梳理相关政策时发现,监管力度大、涉及面广成为2021年的突出特点,政策内容涵盖了负债质量管理、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服务煤电行业、供应链融资改革、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多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银保监会就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并印发通知,银行业积极响应,以前瞻性布局、结构性调整、高效率处置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下的风险挑战,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各家银行通过优化调整贷款结构,压降高能耗高排放等行业的贷款,从源头上遏制不良;同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采取核销、催收、资产证券化、债转股、个贷不良转让等多元化处置手段。特别是年初推行的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得到了众多银行的青睐,截至2021年11月末,已有365家银行及其分行在银登中心开立账户。此外,中小银行积极补充资本,大力发行永续债、可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

  “轻”转型:“大零售”“大财富”再造增长点

  纵观2021年银行运营模式的突出特点,轻资产、轻资本是大势所趋,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息差收窄、金融脱媒等因素促进银行从规模扩张走向价值增值,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数字化成为重要转型方向。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加快“大零售”“大财富”转型,银行业零售业务贡献度持续提升,成为经营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和业务增长的“新引擎”“发动机”。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上市银行个人存贷款占比均高于40%,其中,存款占比接近一半;个人业务营收和税前利润占比大幅提升,均超过40%,个人业务税前利润占比领先对公业务近1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更积极的变化是,不同类型银行零售业务战略侧重点呈现差异化:大中型银行从零售银行向零售强行进军,转型迈入更高阶段;小型银行零售转型则立足当地、回归本源,努力打造精品银行、场景银行等。

  而得益于数字化运营模式红利充分释放,财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突破,同样令人关注。仅今年上半年,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规模(AUM)等关键数据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零售AUM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7.7%、11.7%至14万亿元、10万亿元;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更是分别较年初实现13.6%、12.3%、14.1%和12.5%的高增长。

  伴随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尾声”,各家银行净值化转型进一步提速,理财市场提前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今年前三季度,银行新发行产品1.17万只,募集规模31.87万亿元。而得益于各家银行积极创新养老类、绿色类等新型理财产品,自营、代理理财成为非息收入的重要贡献者,收入增速普遍超过30%。

  “这些亮点和成绩,得益于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相互促进成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战略选择。在此大背景下,扩内需、促开放作为银行业的服务重点,消费金融、财富金融、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成为主要发力点。”王家强说。

  “未来,银行负债端将调整至零售业务,银行资产端业务也应转向轻资本经营,实现收入来源的低成本消耗。”对于下一步银行转型之路如何深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银行业未来的转型方向需要更追求效率以及业务结构的优化,真正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在王家强看来,在即将到来的2022年,零售业务将进入金融场景建设的新阶段,线上线下联动的发展模式愈发深入;客户群体标签化、精细化。理财业务作为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将完成净值化转型,重整旗鼓再出发,助推零售转型提质增效。

  数字化:从保驾护航到开疆拓土

  今年11月18日,百信银行发行了“4 in love”四周年纪念数字藏品,同步推出了“AI虚拟品牌官”的二次元形象,塑造了富有科技感和时尚感的虚拟IP。百信银行表示:“此次发行数字藏品是我们迎接元宇宙的一次尝试,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未来,银行与客户的交互方式、产品服务方式乃至银行形态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金融科技4.0时代的到来,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当数字化转型成为一道必答题,金融科技也从为银行业务保驾护航的“后卫”转变为开疆拓土的“前锋”。在数字经济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后,又进一步助推银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头雁”,今年以来,工行、建行相继提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强化先行优势。其中,工行从安全、数字、生态、智慧、敏捷五大方面来打造科技强行。建行则打造集团复用、敏捷、协同的技术中台,截至今年9月末,已累计上线81个公共技术服务,全面赋能数字化经营。

  “再造一个农业银行”的战略之下,农行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有序落地,智慧场景拓展成效明显;中行则全面推进数字新基建,在4000余家网点智能柜台引入政务民生服务,并着力打造手机银行“金融+场景”“科技+关爱”“智能+专业”“全球+全景”特色服务。

  可以看到,已有不少银行根据自身优势提出金融科技战略方向,而数字银行、智慧银行、敏捷银行、开放银行等,则成为2021年中小型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的高频关键词。

  临近2021年年底,又不断传出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最新进展:先是邮储银行宣布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国际汇款业务功能试营业案例100%执行成功,紧接着,进出口银行IT蓝图1.2批次系统成功上线运行,以此为标志,该行金融科技水平逐渐进入国内同业先进行列。

  更重要的是,2021年,各家银行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形成集部门、研发中心、子公司、研究院等于一体的“产学研”管理模式。其中,金融科技子公司成为新战场,截至目前,银行领域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达到14家。今年,又有两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走入大众视野,包括浙商银行旗下的“易企银(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和廊坊银行旗下的“廊坊易达科技有限公司”,而廊坊银行也由此成为第二家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城市商业银行。

  与此同时,各家银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和人才投资。2020年,银行信息科技投入资金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20%。王家强预计,2021年资金投入有望突破2500亿元,科技人才占比持续提高,普遍达到3%至10%区间。

  而银行线上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借随还普惠金融贷款、区块链贸易融资、数字人民币……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效率,从而加快了传统银行向开放银行、数字银行、智慧银行转型的进程。

  对银行业而言,改革与发展始终是进行时。站在新旧交替的时点,有人预测,未来一年,5G将无处不在, AI势不可挡,“混合云”将成为焦点……毫无疑问,2022年将是更多技术进步的重要一年。要在当今更加波澜壮阔的数字化大潮中立于潮头,银行业需要做好准备。

???.png


免责声明:来源于上海票据交易所、普兰金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


底部导航栏
客服热线:400-882-9891
联系邮箱:office@shangpiaoquan.com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深圳市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1栋A座14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