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货币市场(红色圈),票交所的转贴现率在1年期国债收益率附近波动,进入12月后(绿色框),转贴现率开始大幅走低,截至12月24日,1年期国股下破1%,接近0.8%,创有史以来最低报价。
一方面,国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了大概1.2万亿的资金,央行商业银行用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另一方面,临近年底银行要满足存贷投放任务,合意的资产太少,开始大量买入票据填充资产。
回顾11月各银行的票据融资情况,金融机构总体的票据占比(如下图):
金融机构总体的票据占比依旧在上升中,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四大行的票据占比继续上升,从以往来看,四大行的行为对贴现率的影响最大;国股1年期银票的贴现率在11月继续下行(由于12月未结束,所以从月度数据来看,票据贴现率依旧保持在低位)。
票据需求端:从票据贴现率的走势来看,银行从月初就开始配置票据资产,大量配置1月期的银票,可能也反映12月的经济数据不会太好,最终传导至1年期的国股银票。
票据供给端:11月社融数据中的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近400亿。
从2021年全年的票据供应来看,从3月份开始,票据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也导致票据贴现率从3月一路走低。
结论
目前银行资金端成本,7天OMO利率在2.2%;1年期MLF利率是2.95%;而银行负债端,3个月、6个月的票据贴现率接近0;从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来看,明显倒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呢?
我们推测银行在年底满足信贷要求的同时也要控制风险,而银票的风险几乎为0;在计算风险权重时,商业银行对我国其它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其中原始期限三个月以内(含)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而商业银行对一般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从安全性和资本占用的角度来看,银行也更愿意买入银行承兑汇票。
短期看问题不大,但很快将进入2022年一季度,纵观过往,一季度往往是银行的信贷高峰,此时将占用大量的信贷额度,买入短期票据的银行或许影响不大,但如果买入1年期(贴现率在1%左右)的银行可能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未来的票据上涨的概率更大。
负债端的成本不下降,那么资产端的收益不可能长时间维持在成本之下。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预计年后贴现率将迎来反弹,而买入1年期银票的银行将面临较大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从上个月银行的票据持仓看屡创新底的贴现率”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全面认识;更多票据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