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正呈现出逐步提升的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近日表示,2022年将新培育3000家左右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中央财政重点支持5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
当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劲,发展韧性足,但是在成长中也面临着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等难题。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业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业内专家表示,对商业银行而言,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监管要求,积极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巨大潜力,深入做好普惠金融,力争早介入、拓客群、抓重点、创产品、强结算,加大综合金融服务力度,在助力企业成长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
中小企业是经济强韧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市场主体约1.5亿户,绝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些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最重要的保障,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增加社会就业的基础性力量,也是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谈到中小企业的作用,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对《金融时报》记者如是说。
工信部原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长期以来,我国虽然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基础装备和核心技术能力不足、产业链上的“断点”和“堵点”较多,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对于解决“卡脖子”难题意义重大。
自2011年专精特新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后,政府部门不断出台支持和引导类的政策,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去年以来,从工信部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北交所的揭牌成立,专精特新企业迎来了有利的成长环境。
“鼓励专精特新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创新步伐,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李佩珈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还具有特殊意义。“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有助于提振中小企业信心,保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更好地促进‘六稳’‘六保’,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难题犹存
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庞大、对经济社会贡献突出,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成长难题。董希淼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高成长性,但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高。同时,专精特新企业还存在着持续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待缓解等问题。
朱宏任认为,要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关键是要针对这类企业的特点,把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两个环节作为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为进一步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从政策上保驾护航,去年11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聚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信贷支持政策、畅通市场化融资渠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等10个方面提出了31项具体举措。
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刘典认为,要提高对企业创新失败的包容度,让更多中小企业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同时,资本市场应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对接资本市场,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同时,扶持专精特新发展,也需要政府、保险、担保机构等多方同步发力,健全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融资安排。李佩珈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难以获得市场资金的青睐。为此,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同步发力,健全风险抵补和担保机制等,为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创造必要的条件。
金融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金融信贷支持可以有效增强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强化中国制造在整条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补足中国产业链的短板。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多家银行持续聚集金融资源,以精准的金融服务助力更多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走上了专精特新发展的“快车道”。专精特新企业在金融的滴灌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1年,农业银行精准对接专精特新企业全生态、全周期,从客户分类、信用评级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北京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打造科技金融特色品牌,精准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有专家提出,从银行业角度来看,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关键是把握其经营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转变传统理念,加快授信模式创新,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等经营特点,银行业应该努力构建与专精特新企业内在特征相一致的授信审批新模式。“一方面,要转变理念,建立基于数据、信息为重要载体的授信新模式;另一方面,应加强抵质押品创新,将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与其对应的抵押品相结合。” 李佩珈表示。
“未来,商业银行也要加快投贷联动业务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李佩珈认为,各家银行应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投贷联动运作模式。针对科技型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急等特点,商业银行应加快线上业务发展,提高对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响应速度。
免责声明:来源于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