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1月12日发布的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9%;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3%;202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总体来看,2021年以来,针对形势变化,人民银行加强预调微调,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稳固。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与国内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金融持续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M2和社会融资增速较快回升,202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超过2020年新增规模,对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分部门看,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12.02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7.9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08万亿元。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2021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交易热情旺盛,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幅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进入2021年下半年后,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受此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幅明显收窄。
2021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少增1234亿元。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一方面,稳增长政策出台到实际见效需要一段时间,企业信贷需求难以快速改善,制约企业中长期贷款放量;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房企风险持续暴露的情况下,银行存在风险规避情绪。此外,时值年末,部分银行可能会为下一年初“开门红”预留合意项目。
从结构看,2021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3.6%,同比高6个百分点。在温彬看来,这主要是金融回归本源,落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此外,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显示社会信用水平整体改善。
另外,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末,M2余额238.29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一方面,人民银行于2021年12月份降准0.5个百分点,有助于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加强货币派生效应;另一方面,财政加大支出力度,起到了加大货币投放作用。”温彬分析表示。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温彬表示,前期,人民银行已经实施了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引导银行降低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部署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后续安排。未来,这些政策将持续发挥效果,货币、信贷政策会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2022年货币政策将强化逆周期调节,以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平稳运行。此外,融资结构将继续优化,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望继续提升。在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企业股票融资也将保持在较高规模。”梁斯表示。
免责声明:来源于上海票据交易所、普兰金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