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中提及,出台《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规范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支持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流通,支持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标准化票据,发挥债券市场投资定价能力,减少监管套利,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
票据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也是金融机构资金交易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可得性和效率还有待提升。从金融机构资产交易的角度来看,票据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标准化程度不够高。为拓宽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更好契合金融机构资金交易特点,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市场机构积极探索,于2019年8月创新开展标准化票据融资机制试点,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和认可。自2019年8月上海票据交易所申报创设2019年第1期标准化票据以来,标准化票据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人民银行组织试点参与机构起草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今年2月公开征求意见。
《管理办法》将“标准化票据”定义为“存托机构归集商业汇票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受益证券”。市场普遍认为,这首先明确了标准化票据不属于“信贷资产”,也意味着前期处于“试点”阶段的标准化票据基本被明确为“标准化资产”。这也代表着今后资管产品可以投资于标准化票据,票据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将进一步扩展。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结合标准化票据标准化可等分特点,有利于资管资金投资。标准化票据能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相比于直接投资票据,非银机构对于标准化票据的取得和转让都更加便利,大大提高了流动性。除此之外,由于票据只能整票交易,而标准化票据基本满足标债的五个要求,所以对于资管机构来说投资标准化票据可以避免资管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文件对于非标集中度、限额、期限等方面的监管要求。
专家表示,标准化票据将票据作为基础资产打包后,在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定价机制透明、风控管理成熟等优势,提高交易规范性。标准化票据是对票据现行交易机制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增强票据融资功能和提高市场规范,实现资管产品对票据资产的主动管理和净值管理。从长远来看,标准化票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发展,提升市场深度,更好发挥票据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据了解,从试点和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看,《管理办法》对支持复工复产、中小企业融资和票据市场规范发展影响正面,市场各方支持尽快出台。鉴于中小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对标准化票据融资确有需求,《管理办法》相关内容经多方论证已比较成熟,且标准化票据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市场机构在机制设计、系统开发方面也做好了准备,人民银行将按程序正式发布《管理办法》。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李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