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多点散发给实体企业带来较大影响。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聚焦供应链产业链运行中的痛点难点,提供针对性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举措,促进商业银行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通知》强调,金融机构要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要针对企业特点开发信用贷款产品,提升信用贷款比例,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优化场景化线上化融资产品,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等具体举措。
商业银行如何做好产业链金融服务,在保链、稳链、强链中发挥作用?经济日报记者针对市场关切,就供应链金融的具体实践及发展进行了采访。
图为邮储银行内蒙古分行信贷员在高新技术企业内蒙古显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目前已为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佳欣摄影,中经视觉)
确保上下游融资不断链 现代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环环相扣,一旦产业链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整条产业链产生影响。因此,依托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支持,确保关键环节“不断链”,在当前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加大对供应链金融的重视程度,银行也积极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上下游开展融资,以供应链金融为抓手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中信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今年以来,中信银行加快线上产品创新,以企业“资产池”为核心搭建供应链生态,帮助各类企业、集团、集群进行统一便捷的资产管理和资金融通。今年前5个月,中信银行为2万家企业提供了4950亿元的供应链融资,客户数和融资量同比分别增加53%和46%。 中国银行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升级“中银智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保链、稳链”,为助企纾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年前5个月,中国银行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了超过1.8万亿元的流动性支持,为供应链核心及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超过9600亿元的贸易融资和票据融资支持。下一步,中国银行将持续深化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场景化、智能化发展,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与产业集团公司积极合作,探索出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智慧系统产品业务事业集群,在生产过程中需向上游企业采购组装配件及包装配件。“浙商银行以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为主办单位,为其核定了1.2亿元平台管控额度。在平台管控额度内,为其上游供应商提供10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的专项授信额度,专项用于向上游盘活对京东方的应收账款。”浙商银行合肥分行行长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汪守宏说。 三一集团是我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为支持集团内子公司和上游产业链企业发展,三一集团搭建了“三一金票”供应链平台。为支持三一集团及其供应链业务发展,中信银行于2020年与“三一金票”平台实现系统直连对接。截至2022年6月末,中信银行“无需授信、无需开户、线上快贷”的信e链产品,已累计为10家子公司、64家供应商提供了350余笔、3.1亿元保理融资服务。 提升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有助于拉长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农业银行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联合体等核心企业开展合作,充分挖掘核心企业上下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将农业供应链全体成员资金需求高效串联,通过有效整合识别,形成针对不同主体、业态、产业链特性分层分类的供应链金融支持体系,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靠安全的金融服务。 为帮助奶业龙头企业推进奶源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并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奶业生态圈,农业银行根据奶业特点,基于龙头企业与上游奶源供应商、下游销售商之间的应收账款和订单,创新推出了“应收e贷”“订单e贷”等供应链融资产品,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有效解决了上下游企业因自身资信状况不足、难以用较低成本获取信贷支持的问题。截至2021年年末,农行围绕407家涉农核心企业,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4805家企业提供融资50698笔、308亿元。 为进一步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引领能级,天津农商银行深耕本域金融,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天津市重点产业链工作水平,推动金融支持重点产业链工作进度。2022年以来,天津农商银行发布《天津农商银行支持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组建了24家产业链示范行,开展了一系列围绕助力天津产业链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截至一季度末,天津农商银行累计向303户产业链企业放款,金额共26.5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链企业12.8亿元,高端装备产业链企业3.9亿元,积极推动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下一步,天津农商银行将通过银企直连等方式,全面深化与信创、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链重点企业交流合作,通过加快推进产业链专家库建立、健全完善产业链示范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等一系列务实举措,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据浙商银行副行长景峰介绍,截至6月末,浙商银行已累计为670余家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聚焦涉及钢铁有色、电力能源、建筑施工、工程机械、数字安防、食品饮料、现代纺织、石油化工、仓储物流等细分领域,计划今年整体新增投放300亿元。 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供应链数据增信融资、民生快贷、互联网生态贷款、生态金融运营平台等首批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供应链金融数据融资增信项目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下游分销和上游订单场景,基于多维数据,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500万元以下全流程线上化、自动化、纯信用融资,融资效率高,从客户触达到落地放款,耗时由原来的2个月缩短到2个小时。 强化全链条全流程风险防控 “供应链金融应着眼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把小微企业持有的原材料、存货或者应收账款盘活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不仅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不动产抵押物不足的问题,也有助于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推动稳增长。”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对于供应链金融发展,在不依赖或降低对不动产抵押物要求的同时,供应链金融更多需要小微企业的交易等各种信用信息,因此对于各类资信信息有较多的要求。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资信信息问题,从而有助于金融机构通过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小微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认为,应充分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数字供应链金融,应鼓励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金融机构应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加强与智能制造业合作,帮助相关企业获得金融资源支持,提升金融供需对接效率。 发展供应链金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地方政府来说,要重视供应链创新和供应链金融发展,打造好地方大数据平台及供应链服务平台,并进一步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从监管部门来说,可出台地方性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对金融机构来说,要加强合作,共同构建供应链金融合作平台,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风控、系统、考核等支持体系,研发并推广多种金融工具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合理应用。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来说,要做好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并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打造成熟产业链条。 专家表示,供应链金融发展需在强化全链条全流程风险防控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解决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加大科技运用、数据运用水平,推进供应链金融由核心企业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转变;二是发展差异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根据产业链供应链不同领域、不同环节的需求和特点,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三是建立完善供应链金融异地服务协调机制,推进跨地区跨银行协作,同时对相关业务风险权重考核、线上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监管政策。同时,也需要核心企业进一步提高站位和认识,发挥好大型国企、央企以及试点核心企业表率作用,帮助上下游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降低产业链成本。 据了解,供应链金融高度依赖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和配合程度,面临着供应链内商流、物流和资金流信息不足且无法有效匹配等问题,同时,鉴于产业链分布的全国化甚至全球化,跨地区、跨国供应链金融协调也成为一大难题。需要研究出台专门举措,建立专项融资监测机制和工作对接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大数据运用,鼓励跨地区协调合作,营造供应链金融良好政策环境。 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可联合本地金融科技企业合作探索跨界金融科技创新,为创新产品提供具体应用场景,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一是银行金融机构需加大对核心企业融资支持,以减少上下游企业资金占用,从而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二是银行金融机构需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落实好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四是鼓励保险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获取融资增信。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