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供应链票据优势 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申 酉 供应链票据完全嵌入企业供应链,可以更好地满足链内企业支付、融资需求,发挥畅通供应链的作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帮助中小企业纾难解困方面,供应链票据较其他票据产品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 由于供应链票据可以有效实现信用传递,由链内中小企业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因此,供应链票据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及优惠价格。在供应链票据融资实践中,通常贴现利率较同期贷款利率低100至150个基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供应链票据横跨结算、融资及信用领域,是供应链金融的代表产品,应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推动供应链票据改进创新,不断满足企业支付与融资需求,将其塑造为服务供应链,服务中小企业的代表性产品。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因受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等的影响,加大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及严峻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方面,应充分发挥供应链票据优势,积极推动供应链票据快速、健康发展,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支付、融资便利,积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一、供应链票据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 供应链票据是票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非常有特色的金融产品。供应链票据完全嵌入企业供应链,可以更好地满足链内企业支付、融资需求,发挥畅通供应链的作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帮助中小企业纾难解困方面,供应链票据较其他票据产品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 1.供应链票据的概念 (1)供应链平台 供应链平台由企业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对接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供应链票据服务。 (2)供应链票据平台 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供应链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票交所负责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3)供应链票据 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称为供应链票据。 2.供应链票据的特点 供应链票据除具备票据的一般特点外,还具备以下特点: (1)等分化签发。供应链票据实现了等分化签发,票据签发可以0.01元为单位拆分,大大提高了企业用票的灵活性,解决了企业持票金额与付款金额不匹配的痛点。 (2)嵌入式场景。供应链票据将票据嵌入供应链场景,企业可直接通过供应链平台完成供应链票据业务操作,推进了票据的供应链场景化使用。 (3)扩充办理渠道。企业办理电子商业汇票相关业务仅能通过商业银行、财务公司渠道办理,供应链票据提供了企业通过供应链平台接入的新型接入方式,进一步扩充了业务办理渠道。 (4)提升科技赋能。供应链票据的科技含量十足,不仅其生命周期均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而且可以线上进行等分化操作,进一步提升了金融科技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有利于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5)拓展与延伸功能。供应链票据依托供应链票据平台,可以聚集国内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信用信息流等为中小企业提供票据全流程全方位服务。 3.供应链票据的作用 (1)完善企业支付与融资环境。供应链票据具备可拆分、等分化的特性,大幅提升了企业用票支付的灵活性,其丰富的接入渠道,便利了企业票据融资需求。供应链票据进一步深化了票据的支付和融资功能,最大限度盘活了企业资产,提升了企业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培育我国商业信用环境。我国商业信用领域发展较为缓慢,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向银行申请的融资大多基于担保而非基于商业信用。商业承兑汇票是集中体现商业信用的业务产品,从本质上看供应链票据属于商业承兑汇票范畴,与一般商业承兑汇票相比,供应链票据是具备多渠道、等分化的商业承兑汇票。推进供应链票据发展将在较大程度上推动商票市场发展,持续推动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发展成熟。 (3)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于供应链场景下企业间的真实交易关系更具可见性,且供应链票据可以有效实现信用传递,由链内中小企业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因此,供应链票据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及优惠价格。在供应链票据融资实践中,通常贴现利率较同期贷款利率低100至150个基点,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4)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供应链票据是票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供应链票据,一方面,可以加快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业务及管理政策,提升票据市场整体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推进票据市场创新发展,推动市场基础设施、商业银行推出更多贴合企业实际的创新产品、创新政策,推动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 4.供应链票据的应用情况 供应链票据平台于2020年4月24日试运行。截至2021年底,共有3000多家企业登记注册,各项业务金额合计671.63亿元,供应链票据在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显现;供应链票据贴现金额和承兑金额的比值为65.96%,供应链票据单笔贴现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笔数占比为47.96%,小额票据贴现融资效率有所提高。 5.供应链票据的应用场景 目前供应链票据的参与企业覆盖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众多行业;应用场景包括供应链票据承兑、供应链票据背书转让、供应链票据贴现、供应链票据再贴现等基本场景,以及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绿色金融等许多创新场景。
二、供应链票据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问题 供应链票据是由企业承兑的票据,本质为商票,信用风险是商票最大的风险,同样也是供应链票据发展的核心问题。总体上看,我国的商业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企业信用信息较为分散,未能有效整合利用;二是商票信用基础设施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缺少有效统一的商票评级体系、商票签发尚未纳入央行企业征信系统等,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统筹协调,研究解决。 (二)数据问题 供应链票据平台已上线一年多,相关业务数据及信息产品仍较为缺乏,供应链票据的签发情况、企业数量、贴现状况、交易总量、利率走势等缺乏定期公布机制,相关数据的共享、挖掘及使用不够充分,市场参与者难以充分了解供应链票据的市场状况、开展情况。 (三)宣传问题 目前,供应链票据的宣传推广工作,总体上看力度较弱。市场管理主体、参与主体、服务主体等市场参与各方尚未全面、主动开展供应链票据的市场推广,大量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票据的内涵定位、功能优势、办理渠道、业务流程等仍不了解。 (四)替代问题 近几年,电子债权凭证等类票据业务产品开始出现,由于其类似于供应链票据,可实现拆分、支付、转让、融资等功能,业务发展十分迅猛。类票据业务产品部分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由于缺乏法律支持与监管,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引发新的风险。类票据业务产品的出现对供应链票据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性影响。 (五)参与者问题 供应链票据的成长与发展既需要供应链平台、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融资方商业银行的积极介入,但商业银行对供应链票据的参与度和覆盖率较低,主动性不强。首先,从产品设计看,供应链票据与电子票据相比,企业通过供应链平台而非网银接入票交所,票据签发过程绕过银行业务系统,商业银行仅承担贴现、质押等职责,积极性不高;其次,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来看,供应链票据与商业银行传统授信理念存在差异,并受到银行内部利润分配、风险责任、业务考核等因素制约;再次,从业务规模看,已接入的供应链平台数量较少,大部分银行未参与供应链票据相关业务。 (六)发展生态问题 目前,部分地区出台了支持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票据发展的政策,但由于区域政策管辖层面有限,且政策需要跟进与落实,能否落实到位仍有待观察。此外,供应链票据涉及主体众多,包括商业银行、供应链平台、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等,目前接入供应链票据的平台与企业数量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三、发挥供应链票据作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未雨绸缪,加强产品顶层设计 建议加快推动供应链票据顶层设计工作,一是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们需要提前预估困难,尤其是关键领域供应链、产业链应及早做好准备,与供应链相关的金融产品体系同样需要提前规划;二是要精心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供应链票据发展规划及时间节点,稳妥推进供应链票据制度体系、平台体系、产品体系、研究体系、风控体系、创新体系、监管体系及人才体系建设;三是要不断完善,打造拳头产品,供应链票据横跨结算、融资及信用领域,是供应链金融的代表产品,应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推动供应链票据的改进创新,不断满足企业支付与融资需求,将其塑造为服务供应链,服务中小企业的代表性产品。 (二)强基固体,加快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票据是信用的载体,信用信息是信用的具体表现形式,票据市场发展与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密切相关,完备的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将推动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要求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深化数据开发利用,创新优化融资模式,加强信息安全和市场主体权益保护,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信用信息共享包括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司法信息、纳税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社会保险信息等14大类,共37项。 为此,在加快推进企业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面,一是要统筹规划平台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平台需要建设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高效的信息系统,以及完备的跨部门协调机制,需要建立信用数据采集、数据评估、数据登记,数据评价、数据使用、数据交易以及数据共享等一整套信用信息数据管理体系,以改善企业信用信息环境;二是要兼顾专业性子平台建设,鉴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工具存在差异化特点,可打造专业化的信用信息子平台,专门用于某类融资产品,如建设票据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准确、快速、全面查询并共享企业信用信息,更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要有前瞻性,目前企业信用信息建设仅包括中小企业,未来还应纳入大中型企业,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全覆盖,以更好地推动供应链票据服务中小企业。 (三)周密规划,结合数字票据统筹发展 数字票据是票据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总体战略。建议结合数字票据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供应链票据发展,一是需树立战略思维,以供应链数字经济为着眼点,规划供应链票据市场及业务发展;二是需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供应链票据的科技属性,构建智能化业务处理机制,更好地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三是要强化技术供给,尤其需提升中小金融机构、供应链核心企业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供应链票据市场参与者整体技术实力;四是要深化融合应用,实现跨领域数据互联互通,打通供应链票据与传统电子票据、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技术与数据壁垒,便利商业银行为链内中小企业提供更丰富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便利性及可得性。 (四)精益求精,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 供应链票据平台作为供应链票据运行的基础平台,目前仅承担系统接入、业务规则判断、报文收发、查询等基本职能,建议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将其打造为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一是建议明确定位,国内供应链金融领域缺少统一的基础设施,供应链票据平台已具备明确的维护机构,以及一定的客户基础,可以考虑将供应链票据平台打造为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除了为供应链票据服务外,还可为其他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服务;二是建议完善功能,供应链票据平台应强化供应链领域业务数据收集,充分对接各供应链平台,获取各供应链产、供、销业务数据、供应链层级关系数据以及各级链条上下游企业数据,统筹整理各行业供应链信息,打造成集供应链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于一体的全市场供应链大数据平台;三是建议开放共享,一方面需加强与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共同建设开放式、集成式、全方位、全维度的企业信息综合平台,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数据共享,为商业银行总结提炼供应链的各类应用场景创造条件,促进业务创新,提升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五)注重实效,发挥商业银行金融属性 商业银行是票据市场的中坚力量,参与了票据全生命周期所有环节。推动供应链票据发展需充分调动商业银行并发挥其金融属性,一是建议监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逐步改变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传统信贷思维,调整授信模型及管控要求,制定供应链票据的差异化发展策略;二是建议商业银行调整营销模式,通过供应链票据将金融服务渗透至链内企业,加强对供应链全链条的服务能力;三是建议商业银行明确辖内机构及内设部门供应链管理的职责权限,完善授信管理、贷后管理、利润分配及内部考核等政策,探索符合供应链实践需求的业务管理模式,满足链内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四是建议商业银行加大对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的支持力度,以提升供应链票据的流动性,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六)除旧立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供应链票据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创新业务产品,且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建议不断强化供应链票据业务及科技属性,加强其与票据及其他货币子市场之间的联系。一是建议积极推进供应链+标准化票据创新,标准化票据联通了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有利于规范票据市场,并提升其抵御风险能力,应加大对该项创新产品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质量,拓展供应链票据发展空间;二是建议充分发挥票据支付与融资属性,积极拓展支付、交易等领域的产品创新。比如,供应链票据的支付方式、接入方式、交易手段创新,以及银行承兑供应链票据创新等。金融机构应密切跟踪企业需求,加大创新资源支持,适时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三是建议根据行业特点创新,不同行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库存及账期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商业银行需深入各行业供应链调研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供应链票据业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供应链企业的实际需求;四是建议考虑完善供应链票据的交易功能,打造供应链票据交易子市场及交易平台,时机成熟时可发布供应链票据收益率曲线,以进一步活跃供应链票据市场,提升市场资金对产品的关注度;五是建议提前考虑跨境供应链票据创新,为跨境人民币发展预备业务产品,进一步丰富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总之,要推动供应链票据平台成为面向国内外供应链提供集金融信息与票据服务一体化的大平台。 (七)居安思危,增强业务风险管控 供应链票据既是票据的组成部分,也属于供应链金融,同时具备票据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特点,其风险管控要求需区别于一般票据及供应链金融产品。一是在风险意识层面,建议商业银行充分认识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传统授信业务的差异,既要了解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势,进行差异化管控,也要认识到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专业性强、地域分散、主体众多、环节复杂的风险特征,需采用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二是在风险政策层面,商业银行对供应链票据需制定专门的授信管理及贷后管理政策,全方位控制供应链票据的信用风险、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操作风险及合规风险;三是在政策落实层面,商业银行需强化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各项风险政策,全面掌握供应链的资金流、物流及信息流,实时跟踪链内企业财务数据、生产经营及资金流通状况,重点分析各条供应链的特点及风险薄弱点,并强化对供应链关联企业的信用管理;四是在风险监测层面,票交所、商业银行及供应链平台应强化对供应链票据交易信息、支付信息、融资信息、兑付信息及信用信息的实时监测,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置。 (八)合力推进,统筹协调政策措施 建议监管部门及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对供应链票据的政策支持。一是建议央行推出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专项规模,并适时调整再贴现利率,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供应链票据领域的资源投入,推动供应链票据健康、良性发展;二是建议可以对供应链票据尝试一些新监管政策、新举措,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三是建议财政部门、国家及各级担保基金以及保险公司适当为供应链票据的承兑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并由财政和担保公司对供应链票据贴现申请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贴息支持;四是建议税务部门对使用供应链票据的中小企业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措施。通过上述政策措施,推动供应链票据快速、健康发展,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支付、融资便利。 (九)先行先试,推动重点行业应用 发展供应链票据可优先选择重点行业推动,在总结经验并优化产品后,再全面推广。一是建议试点开展农业供应链票据业务,商业银行可结合本地农业特色,优先选择粮食、果蔬、肉禽、茶叶、药材等农业产品,发挥农业核心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联结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供应链票据产品;二是建议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供应链票据业务,比如大飞机、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通信、碳中和、半导体及生物医药等,确保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支付与融资便利,推动相关产业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