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8日举办的信用温州20周年大会暨“8·8诚信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线上发表题为“以信用服务实体经济,改善中小微企业现金流”的主旨演讲。
韩家平表示,目前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四大难题,一是需求不足,二是成本上升,三是应收账款拖欠导致的现金流紧张,四是发展资金短缺。
他认为,近年来企业应收账款规模逐年扩大、账期越来越长,尤其是大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问题比较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到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增加11.82万亿元,累计增长168%,而同期营业收入只增长51.7%;从账款回收期看,2021年相对于2011年净增加19.7天。
除宏观经济因素外,中小企业账款被拖欠成因复杂。既包括法规政策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够健全等制度原因,也存在执法力度不够、公共配套不完善以及执行层面的原因。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政府和大企业“去杠杆”,国企降“两金”,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都有密切的关系。实体经济本身产能过剩,利润下降,信用服务业不发达,行业组织发育不成熟,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竞争能力不足,信用风险管理不健全,大企业缺乏供应链良性生态意识,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都加剧了中小企业账款拖欠困境。
另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层面来看,现在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倾向于赊销方式,就是信用销售。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把信用风险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为保障销售应收账款及时回收,企业内部就需要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同时也需要外部的信用服务支撑。
“当前企业融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如果再一味通过负债方式融资,会进一步加大杠杆率、增加企业财务负担。应该考虑更多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从增加负债的方式转向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如加快应收账款、存货的流转速度,也一样可以解决企业现金流的问题。”韩家平说。
为此,韩家平建议,一是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和执法机制,将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纳入到《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治范围。适时出台专门法律,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对大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信用惩戒。
二是大力发展信用融资,完善中小微企业征信、增信、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当前要解决好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问题,加强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融合,通过多维度大数据对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信用画像,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要创新金融产品,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等,通过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实现企业现金流改善。
三是提高中小微企业诚信合规意识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是大力发展信用服务行业,如企业征信、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信用保险、商账追收等。
五是加强行业自律组织信用管理机制建设,建立行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等。
内容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