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制造业的定义,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对于我国来说,制造业不仅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湖北省拥有宝武钢铁、东风汽车、长飞光纤等知名制造业企业,在湖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制造业“一地三区”的发展定位,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绿色制造先行区、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区、世界一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25年,湖北迈进全国制造强省第一梯队。近期进一步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推动制造业跃升,到2024年底通过六大行动、十项工程,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翻番,基本建成数字经济“四区一节点”。制造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表明制造业升级优化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省政府工作的重点方向,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向好。
制造业优化升级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制造业企业融资是一个长久难题。早在2016年,全国第二家获批、首家上线运营的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即武汉票据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营,推动了票据融资在湖北的发展。2021年推出了《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方面,分别从健全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加强对核心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金融支持四个方面作出详细规划,未来票据融资制度将会持续完善,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2021年湖北省票据承兑发生额[1]为6782亿位居全国第11位,与2021年湖北省GDP(5.00万亿)比值为13.6%,票据专家肖小和曾指出若票据承兑发生额/GDP的比值低于20%,当地企业可以提高金融意识[2],表明票据融资在湖北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9年签发承兑汇票中制造业企业签发量占据30%的高比重,湖北省应当继续提高票据业务融资意识,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解决制造业融资难题,助力湖北数字化升级。
二、以增值税为基础的制造业票据承兑总量测算
2016年“营改增”完成,扩大了增值税的适用范围,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普遍把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作为审核贸易背景真实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只要缴纳了增值税的企业理论上都有条件开具商业汇票,为大力发展承兑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制造业票据签发背书量占比30%左右,可见制造业利用承兑汇票融资已然是一种很成熟的方式。如图所示,除了2016年“营改增”完成导致增值税增加和对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在企业出票环节加强了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被逐步挤出市场,致使2016年与2017年承兑业务有一定下滑,观察其余年份可以看出,制造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同时票据市场承兑汇票总签发量也呈现上涨态势,随着制造业不断发展,作为重要融资手段之一的票据市场也一定有很大发展空间。 下面我们运用理论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尝试探究湖北省制造业可开具的最大承兑汇票量,让票据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湖北省数字经济发展。
承兑总量可能性分析之模型假设:
假定市场中存在n种产品,不含税价格分别为Pi元,数量为Qi(i=1,2…n)。
第i种商品需要经过增值次数为Ki次,其中第j次(j=1,2…Ki)增值后的不含税价格为Pij,此时的中间品数量为Qij,最终价格为Pi,即Piki=Pi ,Qiki=Qi。
假定第i种商品的第j次增值所需缴纳的增值税率为Xij,则含税价格为Pij*(1+Xij)
基于上述,则第i种商品的第j次增值银行可签发的汇票为:
理论上市场一共可以签发的商业汇票累计为:
在我国现行税率制度下,主要存在三档增值税税率分别为6%,9%,13%,因此Xij的取值为6%或9%或13%。但实际市场中的产品种类及对应的增值次数无法统计。因此考虑根据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进行计算,将企业分为以下几类,按照2019年新版增值税税率计算,由增值税计算公式可知:
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1)
销项税额(或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税率=销售额*税率(2)
具体测算:
先考虑制造业可能的承兑金额,在2018年政策中将工业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我们考虑银行为其开具承兑汇票的企业营业额一般较高,多数应为一般纳税人,适用2019年新发布的制造业增值税税率13%。因此下面所有数据我们将采用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至此我们将第一阶段的理论模型进行简化,假定单个企业增值过程共有n个阶段,每个阶段不含税销售产值为P1,P2,¨¨,Pn
因此每个阶段所需缴纳增值税:
各个阶段所需缴纳增值税总和为:
第一阶段模型中假定P0即初始价值量为0,则上式结果为:*13%,其含义是制造业全年缴纳的增值税总额=最终产业的全年产值*13%,根据我们的假定,此过程中银行可开具的承兑汇票理论最大值为(Pi不包含增值税):
考虑到市场中所有的制造业企业,因此制造业所能开具承兑汇票之和即为所有制造业企业销项税额之和。我们发现Pi可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衡量,此时Pi即为企业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对Pi求和即为制造业所有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之和,将所有制造业企业[3]细分产业如下(见表1[4]),并分别进行计算:
表1:湖北省制造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
因此我们根据2019年的湖北省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计算得出的理论承兑汇票量为46559.02亿元,约为4.66万亿。此测算方法存在误差原因主要为制造业企业计算的是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的经济指标,部分小型企业未纳入计算,可能造成偏低,而又忽略了制造业企业中有些面向最终消费者无法开票的部分,导致结果偏高,精确结果无法测算。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票交所办理票据承兑业务20.38万亿元,其中制造业用票量占据30%左右,湖北省2019年票据承兑发生额为5781亿,按照30%测算其制造业用票量约为1734亿(5781*30%),约0.17万亿,仅占制造业理论开票量4.66万亿元的3.7%左右,票据在湖北制造业领域的运用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推动湖北省票据业务发展可以解决制造业融资难题,助力湖北制造2025与数字化经济发展。
三、发挥票据支持湖北制造业发展的设想
1、票据是支持湖北“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的理想融资工具
“十四五”是湖北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资金支持,票据既有支付结算功能,也有扩张信用的融资功能,理应是湖北制造业多层次融资体系的一部分。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只适用于金字塔尖的少数大型制造企业,多数中小制造企业资本实力欠缺、公开市场评级低。国内高收益债券市场深度还不够,造成在数量上占据多数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不能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我国票据市场的法律法规、软件硬件等基础设施完善,电子票据最长期限达到一年,并且可以自主约定久期,通过企业网银签发、流转非常便捷。同时,满足银企双方约定的特定条件可获得银行承兑作为信用加持以提高票据的流通性,这些基本属性同中小制造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十分契合。同时,依托于上下游的真实贸易背景,票据的到期兑付具有“自偿性”特征,市场接受度良好的湖北大型制造业企业可以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给上游企业,实现核心企业信用在供应链上的传递。对于不具备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实力的中小制造业企业,湖北本地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日常结算、税务、征信系统等多维度获得大数据以帮助灵活调整、控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信用敞口,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短期的流动性支持。综合看来,制造业票据融资比其他融资方式的可获得性高,湖北制造业企业在获得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的同时,也可配套签发票据满足短期流动性管理需要,长短结合使得票据的优势更加明显。
2、票据是支持湖北制造业特别是其八大细分领域的有力抓手
湖北制造业供应链上企业可以背书转让票据实现商品或服务贸易的结算,也可以向湖北本地商业银行申请贴现快速回笼资金。近年来各大银行推出的“秒贴”服务极大提高了票据的变现效率,融资成本也显著低于同期限的贷款成本。湖北制造业企业还可以利用部分银行提供的“票据池”、“资产池”服务,把市场流通性较差的票据或其他资产转换成一张由提供“票据池”、“资产池”服务的银行承兑的票据,更好地用于支付结算,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这八大制造业企业与生俱来的生产、销售回款周期决定了其在日常支付结算中普遍存在或长或短的账期。承兑汇票期限、票面金额都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与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的回款周期均可灵活匹配,是湖北八大制造业子行业绝佳的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适度使用承兑汇票作为贸易结算方式可以减少对相关制造业企业资金占用,扩张商业信用以实现更好更快的高质量发展。
3、加大湖北制造业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投入
高端制造的研发、生产周期普遍偏长,销售回款的速度也参差不齐,在湖北本地经营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制造业子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把票据承兑业务嵌入湖北制造业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流程中,提高票据产品在制造业企业中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由于临时流动性不足而导致的经营困难。
票据市场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持有的票据在商业银行申请直贴时,票据是连接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的纽带,信贷属性明显;已贴现的票据在票交所平台流转时票据是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相互融通资金的媒介,资金属性明显。湖北金融机构需要花硬功夫把支持本地制造业的工作做深做细,票据将实体经济和货币市场连接在一起的特殊功能使其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最优工具之一。湖北的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开户结算企业的行业分类工作,把票据贴现的资金规模更多配置在本地制造业企业贴现业务上,在控制实质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湖北本地中小制造业企业申请贴现的流程,投入行内资源、发挥科技力量开发票据系统,提高放款效率,优化制造业企业用票体验。另外,要发挥票据转贴现市场流转功能,让湖北制造业企业的票据贴现利率向同期限货币市场利率靠拢,切实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贴现成本以让利湖北实体经济。
再贴现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为数不多的调节信贷结构的工具之一,可以发挥定向精准滴灌的功能,引导货币信贷资金投向,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对于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的湖北本地制造业龙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等关键重点企业,央行可以把再贴现资源向这些制造业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倾斜,商业银行将这些授信企业承兑的商票贴现后可以获得人民银行的再贴现支持。鼓励核心制造业企业在其主导的供应链上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支付结算,有央行作为最终再贴现人可以提高供应链上中小企业商业票据融资的可获得性并能切实有效降低商业承兑汇票的融资成本。
4、积极发展绿色票据,为“碳达峰、碳中和”制造业提供服务
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低碳趋势变化虽缓慢,但力大势沉,绿色经济的理念会逐渐深入人心并贯穿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全过程。制造业既是“用能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在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构整个制造业,湖北制造业既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能源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可以在湖北“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相关制造业企业中推行绿色票据[6],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绿色项目。绿色票据属于绿色金融的一部分,央行、商业银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可以加大对绿色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的支持力度,配套相关优惠政策,帮助“碳达峰、碳中和”制造业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5、加大对湖北制造业供应链票据业务的推动
2020年4月24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关于供应链票据平台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票交所发[2020]58号)正式明确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现有的ECDS系统,与各类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简称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间接解决了传统电子商业汇票不可等分化的弊端,一定程度上为票据本身的标准化做了铺垫。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湖北优质制造业核心企业可以加强与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沟通协调,积极自建供应链平台,先行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系统,并且后续优先考虑用制造业供应链平台上线票据质押融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供应链票据跨供应链平台流转等新功能。供应链票据依托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信用,湖北省内的金融机构可以适度提高对优质核心制造业企业的授信敞口,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针对供应链票据融资的服务方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也可以按产业发展导向为部分重点供应链、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签发的供应链票据提供增信服务,提高供应链票据的普及程度和流转效率。
6、加快推动湖北制造业应收账款票据化
账期长、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高是部分中小微制造企业短期流动性紧张的主要原因,部分制造业企业在财务压力下被迫进行民间融资,被高额利息拖死的现象屡有发生。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在制造业供应链上使用场景相似,两者均依托核心制造业企业服务上下游中小微客户,旨在促进整个供应链制造业企业发展、提升生态圈实力、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长期以来,应收账款确权、流转比较困难,保理的成本也比较高。而商业汇票具有法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先进、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期限灵活、流转和融资、交易均比较方便的优势,核心企业将应付账款票据化可以利用票据上述诸多优点将核心企业信用惠及整条供应链。在湖北本地经营的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要努力搭建内部票据业务系统平台、缩短决策流程、突破信贷业务属地化管理的制度瓶颈,尽早实现对区域内优质核心制造业企业的授信全覆盖,针对不同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特殊情况做区别对待,争取在摸索中尽快实现风险定价,真正做到电子商业汇票的流通和融资比应收账款保理等其他融资方式更方便、成本更低并能达到银企双赢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7、建立湖北制造业票据信息平台
票据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是整合票据市场的信息资源,形成资源共享、数据安全、传递快捷、查询方便的统一平台[7]。为此要建设基于完善规范的信息发布平台下的票据数据库,建设涵盖风险信息、监管信息、研究信息的票据信息库,形成“大数据”基础;要搭建覆盖全面、集中共享、系统联通、检索便捷、分析深入的湖北制造业信息运营平台,实现信息采集、整合、挖掘功能。票据业务具有多重业务属性,既具有信贷业务属性,也具有支付结算功能,还具有货币资金市场属性,票据全生命周期链条较长,存在多部门多头监管的问题,要建设湖北制造业票据信息平台,就必须协调各方,统一推进。完全依靠市场参与机构自身,不利于解决对平台标准、技术体系的分歧,不利于信息传导和数据共享,最终将给平台的整体建设增加沟通协调成本和系统整合代价。湖北制造业票据信息平台的建设应以票据业务的相关监管部门牵头、以技术雄厚的商业银行为推动主体,广泛吸纳各类参与主体意见,共同推进平台建设。准确、标准的海量制造业票据信息和数据是票据信息平台的基础和生命,是实现票据信息的管理、使用、共享、挖掘的基础。因此需要实现各数据源平台相关数据的接入汇总,既将湖北省内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税务、法院、统计等网站的数据信息自动对接导入平台,又提供统一标准的界面供机构发布报价信息及交易需求信息,共同形成内容丰富的数据库。数据库根据需求合理设置功能,从而达到数据管理与应用一体,数据资源分级共享,分析汇总灵活方便等目标,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使丰富的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8、加强对湖北制造业票据发展的风险防范
风险表面是外部环境问题,核心是风险观、业绩观、发展观问题,是风险管理体制与业务发展不尽适应的问题。“重盈利、轻风险”、“重指标、轻管理”的问题需要在支持湖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根除,坚持审慎经营的理念,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8]。湖北制造业票据发展的首要风险为制造业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湖北地区金融机构的授信审批部门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制造业企业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的票据评级这项基础工作。评价承兑的制造业企业定性指标应参照企业主体(商票承兑人)公开市场信用评级和金融机构内部评级,考虑到商票到期期限较短,定量指标的评价方法与商票承兑人信用评级应有所区别,制造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应是考察其最终票据兑付能力的重点,故在上述两部分指标的选项设置及评分权重上将给予一定倾斜。完善票据评级事项后,可以建立制造业企业白名单数据库,进一步确定对某个具体湖北制造业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在票据管理系统中实时动态显示剩余额度,进而有效的控制最大风险敞口。同时,利用人行征信系统和金融同业间相互交流,排摸白名单内制造业企业在其他金融机构的授信使用情况,严防个别制造业企业超越自身兑付能力无序签发商票的风险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肖小和等.疫情后加快在制造业推动票据业务发展的思考[N]. 证券时报网, 2020-06-12(002).
【2】肖小和,余蓓.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票据信息平台[N]. 上海证券报,2015-04-11(006).
【3】肖小和, 张蕾, 王亮. 新常态下票据业务全面风险发展趋势与管理[J]. 上海金融, 2015(06):89-92.
【4】肖小和, 金睿. 积极发展绿色票据 努力服务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J]. 中国城市金融, 2019, No.398(06):55-58.
[1]数据来源: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
[2]《中国票据市场框架体系研究》,肖小和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分类
[4]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
[5]2020年受疫情影响数据存在偏差,因此选取2019年数据
[6]绿色票据是指为气候、环保、资源优化配置等绿色项目开发、绿色企业项目发展、绿色项目产品创新、营运及风险管理提供的各类票据业务产品与服务的总称。绿色票据是由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企业签发或者申请贴现的票据,包括绿色银行承兑汇票和绿色商业承兑汇票。
[7]《加快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票据信息平台》,肖小和等
[8]《新常态下票据业务全面风险发展趋势与管理》,肖小和等
(本文作者肖小和,余显财,金睿,柯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