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票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商业汇票承兑超20万亿元,贴现超14万亿元,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票据融资增加2.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13.8%,占短期贷款增加额的43.8%;与此同时,截至9月末,票据融资余额达12.3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8%,较上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占短期贷款余额的25.3%。
虽然票据市场规模增长,但商票承兑、贴现占比仍较低,只占商业汇票的8%~15%。“商票融资前景可期,应激化商票信用功能,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办的“新时代商票发展与创新研讨会暨《中国票据简史》首发式”上,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肖小和表示。
肖小和认为,近年来,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大量设立、市场透明度大幅提升、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发展商票信用的条件,应该充分激活商票信用功能。
“商业汇票的未来决取于商票信用的发展。”肖小和称,商票信用是商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及信用高水平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信用信息集成化及票据数字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将不断优化和改善商票信用环境,拓宽商票的使用场景与接受范围,为商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上海票据交易所研究规划部总经理颜永嘉表示,商票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信用工具,具有权利义务明确、约期付款、可转让贴现等特点,应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有效推广商票的良性机制,供应链票据平台是很好的载体。
颜永嘉同样认为,商票发展的核心在于信用,应发挥好商票信息披露机制作用,促进承兑人付款履约,增强企业受理信心,还要加强商票业务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普及业务知识。
实际上,过去几年,商票业务增速趋缓,发展面临挑战。一方面,受此前少数低信用企业影响,企业对商票的接受度有所下降,商票流动性降低;另一方面,类票据的发展也给商票市场带来一些影响。颜永嘉表示,未来商票市场发展需要各方合力,从加强正面宣导、优化功能服务、推动完善政策等多方面入手。
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专家张涤尘也提到,当前我国商票市场发展面临着前端签发意愿有待进一步提升,后端流通融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商票评级约束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对于商票业务发展,张涤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通过规范应收账款融资市场,推动供应链票据推广应用,积极创造良好的商票应用环境;二是加快商业信用和票据信用体系建立,完善商票信息披露机制;三是切实加强商票融资能力,提升贴现市场服务能力,拓宽商票直接融资路径,拓展已贴现商票再融资渠道。
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秘书长、九江银行票据中心总经理秦书卷称,目前,商票在票据总量中占比还较低,商票贴现比承兑占比更低,商票贴现增速则比银票要高。未来,商票的价值将逐渐被发掘,包括交易结构灵活和轻资产低成本等商票在供应链中运用的优势、产融数字化以及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带来的机会。因而,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将是解决产业链上企业融资的真正关键,“平台+增信+应收账款票据化”将是链式供应链融资的关键。
兴业银行同业金融部票据中心副总经理赵青称,对于企业而言,商票契合供应链实质,融资成本更低,能够满足企业财务筹划的需求,且具有更明确的法律关系,商票信用体系已逐步完善。他进一步从流动性、追索权方面分析了商票市场发展面临的困扰,提出进一步加强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舆论宣传、畅通主体定价机制、正确反映不同层级信用主体的市场价值、探索有选择性的放弃对贴现人及其前手的追索权、合规开展商票增信业务等发展建议。
江苏银行上海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助理王健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商票市场存在市场结构明显失衡、基础制度缺位等问题,商票发展基础不稳定。他认为,建立和完善商票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促进商业信用体系和商票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强化市场信用约束和商票市场高质量发展。对于商票业务创新,他建议可积累信用数据库,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共享信用信息,搭建完整的商业信用体系;配套处置机制,实现市场加制度化双重约束等。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票据简史》一书,总结了票据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票据市场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和阐述。肖小和表示,当前,票据市场规模空前扩大,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票据创新层出不穷,应用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为了更好规划未来,深入研究票据发展历史、总结发展规律十分必要。该书共分为3篇,分别为中国古代及晚清时期的票据、民国时期的票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票据,可供读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