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对经济影响与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1.1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2019年以来在内外承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20年伊始,叠加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增速进一步承压。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2%、9.6%、 5.2%。其中2月工业企业利润出现断崖式下跌、工业领域呈现通缩状态。3月份,需求回暖是助推工业生产的重要原因。内需方面,全国消费和固定资产都在反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降幅比前两个月明显收窄,同比下降1.1%,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外需方面,在复工复产加速之后,前期积压订单的赶工推动出口改善,3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1%,带动了制造业生产,表明工业企业在同时实现有效防疫和保持生产之间做出了巨大努力。
1.2 疫情环境下国家金融部门支持复工复产及发展经济的相关金融政策
早在今年1月31日五部委联合发文《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要强化电子渠道服务保障,灵活调整相关业务限额,引导客户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电子化渠道在线办理支付结算业务。在疫情最严重的期间,中国各项助力复产复工政策明显加码,总理在3月和4月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畅通产业链资金链,推动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以及提高普惠金融考核权重和降低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促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在国家金融部门支持复工复产及发展经济的相关金融政策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上保持稳定,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复苏明显加快。
经济有进一步下行压力下,降准释放流动性不能完全定向支持复产复工。特殊时期,我们认为票据发挥信用作用,政策层面加强对目前受到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票据业务指导,利用票据优势解决融资和现金流问题。既便利企业经济发展,又减少货币投放,增加银行业积极性,未来信用风险也可逐步控制和释放。尽管全国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但在海外疫情拐点尚未出现、外需疲软、内需尚未完全修复的情况下,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票据作为中小企业融资利器有望保持高增长,3月份承兑、贴现增加较快,我们认为立即加快推动电子商业汇票发展进程,也是促进疫情后经济恢复的优选金融工具之一。
1.3 海外国家应对疫情冲击下的商业票据融资工具
票据市场而言,不同国家对票据的界定不同。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票据主要指建立在企业信用基础上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CP),在美国商业票据是以短期融资为目的,直接向货币市场投资者发行的一种货币市场工具,是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工具。美国的商业票据实质是一种本票,在性质上欧美发达国家发行的商业票据与我国短期融资券性质类似。
最近3月与4月海外疫情影响下,海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购买商业票据意愿降低,商业票据市场几乎陷入停顿,商业票据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多数企业因无法获得短期借款,导致商业票据市场的融资功能几乎丧失。美联储采取包括重启商票工具在内的多项措施以缓解流动性压力,3月17日,美国30天商票市场的利率从近期1.3%的低点攀升至3.5%,促使美联储当天重启2008年危机时的手段,建立100亿美元的商业票据融资机制(CPFF),美国财长也声明商业票据基金将提供短期信贷,帮助美国企业在疫情爆发期间管理财务,随后加拿大央行开始在一级和二级市场购买商业票据。可以看到为应对疫情冲击,欧美各国陆续出台的刺激政策,快速通过商票工具让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快速融资以抗击疫情。
二、电子商业汇票是发展疫情后经济的优选金融工具之一
2.1 电子商业汇票的功能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票据依托于真实贸易背景产生。票据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所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信用工具。上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汇票就成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一种支付结算工具和企业的融资工具。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票据已成为具有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调控于一体的信用工具。票据主要分为两类:由银行承兑的被称为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票),由大型企业承兑的被称为商业承兑汇票(简称商票)。按照央行2009年颁布的《电子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2019年我国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在商业汇票占比在计85%以上,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占比在15%左右。通过电子商业汇票发展有效地服务了实体经济。特别是进入票交所时代,再贴现通过票交所系统交易,对于央行通过再贴现投向、投量及利率政策有效地保证了货币政策的传导,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电子商业汇票目前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票据业务的必然趋势。
2.2 电子商业汇票的优势
第一,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lectronic Commercial Draft System - ECDS)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搭建的综合处理商业汇票的在线平台。通过该平台办理电子商业汇票的开票、背书转让、提示付款、贴现以及收票业务等,能大幅减少纸质商业汇票所蕴含的操作风险及欺诈风险等。第二点是,电子商业汇票的的延期支付和可融资功能决定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特别是有利于疫情后经济发展的需要。票据市场以其灵活便利和电子信息传输效率高,疫情后经济发展,支付量加大,电子功能可发挥作用的特点而受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亲睐。第三,早在2018年1月1日起,人行规定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必须全部通过电票办理。银行可以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客户定制贴现方案,并简化交易流程。其次按照央行等抗疫支持性文件的要求,协助客户加快资金周转,以及为客户日常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提供相关支持,有利企业疫情后企业的快速融资需要。第四,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可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且信用好,时间最长一年,可以在少发货币条件下满足生产所需原材料支付等。
图:票据承兑余额
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Wind金融数据库
2.3 电子商业汇票可以达到共赢目标
根据上海票交所数据,从2017年中到2019年末,两年半的时间里,商业汇票余额从7.7万亿增长到12.7万亿,增长了65%。2019全年全市场累积签发承兑票据20.38万亿,同比增长11.55%,银票在票据承兑余额中占比为86%,其中银票余额从6.4万亿增长到10.9万亿,增长了70%;商票余额从1.3万亿增长到1.8万亿,增长了38%。银票的增长率几乎是商票的两倍。这充分说明,在无法提供充分信用支持的情况下,开立商票的需求被压抑了。可以合理预期,如果未来标准化票据落地,能够为商票带来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商票将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企业更有积极性开立商票,供应商更愿意接受商票,未来商票余额可能会快速增长。
开立电子商业汇票对于急需现金流的企业既可得到较为便宜资金,又可得到央行再贴现支持。于企业、于银行、于央行都有利。商业汇票是成熟金融市场的一种常用工具,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发行人、投资者、中央银行的共赢关系。企业端来讲,商业汇票可以满足发行人的短期融资需求,也是便利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对投资者来说,商业汇票是比存款或国债性价比更高的货币市场工具,商业汇票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货币市场的活跃,有利于完善收益率曲线,提供定价依据等。对于央行而言,商业汇票是调控工具之一。
2.4 供应链金融中电子汇票可帮助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后更好地利用核心企业信用
票据是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主体,由核心企业发行商票,直接对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且由于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都十分了解,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疫情后经济发展,对中小微企业来讲票据使用程度更为重要。那么在供应链金融中发展电票,就可以通过核心企业信用带动中小微企业信用提升。供应链融资的交易结构中最关键环节就是核心企业的信用输出,而商票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开出来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管理实际情况来签发票据、使用票据,充分利用核心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获得的票据融资,对中小微上下游企业,支付,融资等均有利。
电子票据发展有利于疫情后经济发展的信用提升需要。目前各大商银行依托强大创新研发的实力,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技,精心打造票据支持供应链金融产品,契合了票据支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形式,更有效的对接了企业客户的现实需求。供应链服务平台应积极推动金融服务走进行业,不断引入新的现金流,力求盘活产业链,推动产业复工生产。全市场电子票据的覆盖面已经达到了90%以上,票据的信息化、电子化,使得商业银行对资金流向有了更精准的把握,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票据业务使得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形成统一的整体,并且汇集在票据这一载体上,也有助于企业间建立信用关系。
2.5 电子商业汇票对于推动疫情后经济发展的中小微企业应收货款票据化利好
目前电子票据已成绝对主流票据种类,全国中小微企业使用票据品种仍以银票为主。从电子票据的推广来看,随着监管部门推动的大额票据交易和跨省票据交易中使用电子票据,近年来电子票据的规模快速上升,疫情后经济,加快推动电票发展,有利于减少企业融资成本。
2019年全年票据业务总量达13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04%。其中,票据贴现在企业贷款中占比提升。2019年票据累计贴现12.46万亿元,同比增长25.33%;年末贴现余额8.1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4.03%,贴现增量在企业短期贷款增量中占比达到66%,成为支撑企业短期贷款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复工率不断提升,企业开票量和贴现量随之快速提升,今年3月表内票据融资和表外未贴现票据合计增长4893亿元,亦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目前企业应收货款较多,加上疫情影响,资金更为紧张。加快发展电票业务,通过电票来缓解应收货款与资金需要之间的矛盾,比其他融资手段快且更为经济。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疫情后发展,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长期来看,为推动应收货款票据化打下基础。
2.6 电子商业汇票较债券等其它融资工具的优势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连接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的重要通道。商业汇票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资金和融资便利。商业汇票与股票、债券商业汇票业务相比较具有操作流程简便、获取资金周期短等优势,并可以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企业通过开具商业汇票,一方面满足了支付的需要,降低了财务成本;另一方面电子商业汇票贴现相对于银行贷款,具有低风险的业务特征,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电子商业汇票贴现来快速实现短期融资需要。
从服务中小微企业角度,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规模小、利润少、抗风险能力差等天然缺陷,导致中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债券获得融资。在目前低贷款利率环境下,电子商业汇票较债券融资,其它证券融资、信贷融资均具有明显的解决企业急需且一年内的资金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当前银票贴现利率处于低位,甚至低于风险相似的同业存单利率的情况下,加快电子商业汇票发展也将是未来标准化票据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业汇票,对支持疫情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1 深刻认识电子商业汇票是服务疫情后经济发展的新功能货币
发展电子商业汇票是推动疫情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对于疫情后急需复工复产,复商复贸,急需短期资金,急需便利企业的融资工具,同时,具有发展可期的企业,票据的这种特殊新功能作用在这个时期正是适逢其时,也是体现票据新功能发现的最佳实践期。面对经济增速短期快速下行时,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资金流紧张的情况,出票企业愿意开票缓解当前资金流紧张情况,而收票企业收到票据后也会选择快速支付或变现,这是非常高效的金融工具。
因此,商业银行、企业及相关部门要达成共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出相应措施,包括银行要适度降低承兑保证金比例,手续费视情适当减免,监管部门对于保证金占存款比例应适度宽松。企业要积极签发票据解决一年内短期资金之急需。
3.2 货币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票据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票据市场是我国最早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金融市场之一,也为货币市场提供利率基准依据;其中直贴和转贴利率价格,也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提供参考。票据利率与其他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保持较高趋同性,央行政策也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票据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
央行的票据再贴现操作,可以定向把流动性输送给中小银行以及其主要客户中小微企业。建议央行继续增加再贴现额度,降低再贴现利率,调整再贴现票据行业要求。再贴现利率由央行制定、分布和调整,2010年12月26日起,央行将再贴现利率从原先 1.8%提升至2.25%,再贴现利率数年未调整,并维持至今。目前平均2.25%的票据利率较票价已无优势,不少银行FTP价格远远低于2.25%,央行如果要降低整体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需要持续引导再贴现利率及相关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此外再贴现投量须增加,办理手续要积极简化,办理网点要继续扩大等。
3.3 财政及担保基金要予以政策倾斜服务
疫情后,国家出了不少政策,财政,税务,担保等部门积极配合也加大了对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现在要抓住机会继续大力发展电子商业汇票,第一,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对急需支持的企业实现白名单制,商相关部门出台措施,推动落实。第二,建议财政对白名单制企业承兑汇票到期垫付应予以一定比例支持或兜底。,对贴现资金可给予一定的贴息补贴。第三,国家和省市担保基金可以给予企业票据承兑、贴现贷款担保等支持。发挥担保功能,支持发展电子商票,服务实体经济。如此,既可以使实体经济得到资金保障,又可以相对较少支出得到更多的实际支持,使得电子票据发挥四两拨千金作用。
3.4 加快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电子商票作用
银保监会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各企业系统对接合作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由于我国新型肺炎疫情爆发较早,政府也采取了各种果断有效的措施,使得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逐步实现复工复产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目标。但实际上,一方面由于疫情导致的企业开工延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海外疫情爆发后,我国供应链企业也受到了打击,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难题。我们认为发展商业电子承兑票据业务,有助于票据在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发挥支付、结算、融资、信用等功能,在供应链企业上下游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四流合一,缓解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难题。
3.5 加快推动疫情后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
应收账款和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关联密切,疫情冲击之下,大部分传统制造业的应收账款期限拉长,现金流紧张,对于资金需求强烈或者风险承受能力差的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直接带来的是企业亏损。根据2019年二季度上市公司报表,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规模超过130000亿元,1年以内应收账款总额比例72%。
2014到2018年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由 24.10%上升至 25.88% 由此可见,国内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问题日趋显著,其中私营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占用压力和流动性风险。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变差、应收账款回款难未来会给相关公司复工带来现金压力。
票据的融资功能能够有效地盘活应收账款并降低融资成本。在目前全国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企业的全面复工经营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生产投入,应收账款票据化是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款,解燃眉之急的好办法。因为目前应收账款抵借或贴现还不流行,多数银行不受理此类业务,而票据贴现,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则是一项普通业务。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通过电子商业汇票将应收账款票据化,再通过贴现等融资方式,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现金流。
图: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国务院、央行、保监会、票交所都表示,在政策上支持企业以应收账款融资,并且国务院发文适当降低银行对信用良好企业的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票据电子化时代的发展,为应收账款票据化提供了条件,发挥电子商业承兑票据服务地方企业的积极作用。应收账款的票据化也就是将没有具体形态的应收账款以表现为电子票据形式,以便在交易中进行传递。目前全国使用票据的企业超过260万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企业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具有法律保障的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票据化对中小企业、对持票人、对银行都有利好。
3.6 积极在疫情后的制造业、零售批发商企业推动电票发展
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今年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5%左右,未来几个季度由于出口下行压力加大,将对我们制造业投资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前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票据签发量占我国票据签发总量70%,而本次疫情中,两个行业受影响较大,直接造成票据供给相对减少。票交所数据显示一季度,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票据签发背书量占比为40.3%和28.13%,较上年同期下降1.17和1.64个百分点,较上季度下降1.03和1.83个百分点,反映出疫情对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冲击较大。尽管当前政策已经有所发力,但是由于疫情对于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影响未必能够在短期消化。
建议进一步支持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企业发展票据。第一,根据统计,应以建筑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企业等为出票大户,可针对出票规模在多少亿以上的企业,制定专门方案,定点支持。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市场上市公司应付票据规模超过2万亿,要稳定和稳妥该部分企业。第二是发挥好贴近市场的作用,加强市场培育,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辅导。第三是发挥好信息数据集中的优势,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和配套服务,有效降低链上中小企业在票据签发、贴现时的成本和难度。
3.7 发挥央企“企票通”以及地方票据平台作用
国家监管层鼓励票据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的票付通、贴现通都是为票据电子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便利信用交流,加强政策支持,为推动电票服务。商业承兑票据因是无担保的借款,故成为货币市场上的一种标志信誉的工具,能够成功地在市场上出售商业承兑化票据是对公司信用形象的最好证明。央企票据平台在较大程度上可实现此目的。
要发挥央企“企票通”平台作用及再搭建地方票据平台,提升企业用票信用。央企和地方建设票据平台的发展,将推动票据无纸化、电子化、标准化的进程,提升票据市场对实体经济结算与融资的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今年一季度疫情期间,国新金服公司就充分发挥“企票通”平台电子化,线上化,全流程非接触式办理的优势,加大与央企沟通交流力度,推动有关企业通过“企票通”开具4亿元商票,同时积极协调各家银行,解决持票企业先去区域办理商票给现的难题,有效缓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就是很好的案例。
3.8 疫情后积极在中小微企业推动电票发展
第一,电子商业汇票贴现相对于银行贷款,具有低风险的业务特征,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通过电子商业汇票贴现来快速实现短期融资需要。此外,票据贴现利率一般低于同期贷款利率100BP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降低了财务费用,也较好地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便利和低成本资金。
第二,商业汇票承兑业务为实体经济不断提升信用水平。由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可以全程电子化留痕,且期限较短,这有利于培养实体经济信用环境,提升经济实体的信用度。经济实体中的企业通过签发电子票据用于支付结算、贴现融资等活动,按时支付到期票款,就可以不断增强其在市场中信用,进而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记录,增强企业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电子商业汇票相较于纸质商业汇票所特有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使得电子商业汇票在流转过程中大幅提高流通的便捷性,切实提高银行与企业间管理资金的效率,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第三,目前在电子票据时代,一张商业汇票所包含的出票人、承兑人、贴现人信息均可跟踪。基于供应链的电子票据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可以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等信息来判定交易的真实性,避免了企业利用虚假的贸易背景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现象。
3.9 防范票据风险,增强票据风险处置化解能力
发挥票据融资的功能作用同时,要防范票据风险,增强机构票据风险处置化解能力。第一,防范承兑端风险,要把控提高真实贸易企业承兑支付能力。第二,贴现端银行要把控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风险。第三,交易端要把控操作风险,由于系统操作具有“不可逆”性,票据系统信息录入错误将由录入行承担相应损失。第四,防范票据人道德风险。第五,要提高票据风险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