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好奇一个现象:既然都是企业信用,为什么信用债违约一堆,而票据最终不兑付的,却几乎没有呢-伪假票不算。先找出2014年以来的债券违约数据,瞅瞅。
2016年违约394亿;2017年违约312亿;2018年违约1210亿;2019年违约1494亿;2020年为止,违约1349亿。
2014年至今违约日余额6288亿。
假定某只还不上,其余均还不上。
2018年后,简直了。暴增几倍。
but,2018年后,伪假票问题倒是不少,票据最终不兑付的传闻却似乎没有。
理论上,商票违约概率更大。于债市,也应该是企业类或公司类信用债。我们把金融债剔除(也是信用债),来瞅瞅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等,到底是谁在违约。
通常,票据人认为,短期融资券和票据性质最像(一年以下+债务工具)。
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天,全市场债券违约日余额为6288亿,其中30%为一般中期票据,22%是一般公司债,私募债违约占比16%。我们想象中的超短期融资券违约547亿,占9%,一般短期融资券违约466亿,占7%。和商票有点相似的短期融资券加起来,违约总占比约15%。
似乎不足以说明和商票的关系。
貌似行业的角度,才有点端倪。在全部6288亿中,其中,11%为综合类行业,违约716亿。10.6%为建筑与工程行业,违约664亿。石油与天然气违约486亿,占8%。似乎,签发商票的建筑业居多。
疑问是:为啥建筑业的债券违约多,而建筑业的商票没有?
换个角度来统计-到期日违约金额。2016年至今,违约总金额(真正的逾期)为4759亿,共516只。平均单只违约金额为9亿。
9亿的债,它可能还不上。
9千万的票,还是要容易很多。
那么,问题,就稍微有点清晰了。
票据的支付性质,小金额、高频率、期限分散,实际上延缓了风险爆发。从这个角度看,供应链票据实在是太好了,1块钱,你总不至于说还不上。
其实票据的优势远不止这点,改天再细说。
以上就是关于“债市见天暴雷,为啥票据没见违约”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全面认识;更多票据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