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后,票据迎来了什么新机遇和新变化。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贴现理论的传入,银行界、工商界随即开始了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交易性票据开始出现,扩充了票据交易的种类,也推动了我国区域性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形成.
民国时期的第一家票据专营机构---安徽蚌埠贴现公所,1933年成立的上海票据交换所引入了全新的集中清算方式,1936年成立的上海银行票据承兑所开发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区域性的票据贴现市场在上海逐步形成。机构的成立还带来了票据交易制度、交换制度、组织制度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都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的健全、机构类型的多元化、业务体系的丰富、制度体系的完善。
在1943年的7月重贴现正式划归中央银行办理;
1944年重庆联合票据承兑所建立,票据承兑贴现制度进一步完善;
1946年国内金融中心重回上海,国内票据市场的中心也重归上海;
1953年至1976年,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这时的票据与其说是商业汇票,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提货单。
在1978年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开始进入了逐步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时代。
1978年到1994年是票据市场的萌芽状态。
到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实施,票据市场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时,中国人民银行在总结前期商业汇票探索经营的基础上也继续推进票据市场的规章制度建设。《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颁布,明确了我国票据市场的规章制度,票据市场的法律框架基本形成。
2000年首家票据专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的成立,进一步令票据业务的经营更加专业化、市场的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化。
2009年到2016年是票据市场的变革发展阶段。如:2009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建设并管理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建成并投产,这也标志着票据市场进入了电子化时代。
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宣告成立,票据市场也开始步入规范创新发展阶段。
上海票据交易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中心,自此票据市场进入集中交易时代。自其成立以来,票据市场的秩序从无序发展到有序规范,经营从回落到正常,市场管理从夯实基础走向创新引领,确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票据演变你要知道的历史&近代篇”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全面认识;更多票据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