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当前主要宏观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5.6%,环比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3.6%,环比下降0.13%。1至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4.3%,7月份环比增长0.18%;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4.7%。
受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国内汛情、疫情影响,7月份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随着极端天气的消退,汛情等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将减小。”不过,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内外需求都可能受到冲击。下半年,宏观政策重点将做好今明两年跨周期调节,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较大,预计专项债发行及财政支出的进度将加快;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水平
“7月份在面临高温、暴雨以及部分地区局部疫情散发的状况下,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当月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来看,主要宏观指标累计增速保持在合理水平。”8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两年平均增速较一季度加快,说明经济仍保持恢复态势。
具体来看,生产稳定发展,尤其是工业持续增长。1至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需求继续增长,1至7月份投资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货物进出口同比增幅均超20%。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1至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22万人,全国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均低于宏观调控预期目标。
创新发展韧性增强。1至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两年平均增长均超过10%。新产品、新业态迅速增长,1至7月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9%和64.6%,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6%。
新发展格局构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持续改善。1至7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其中27个行业同比增速超过10%。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66.9%,两年平均增长20.6%。另外,流通领域总体活跃,消费领域逐步回暖。
关注中小企业经营压力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演变,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生产制约因素增加,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7月份国内经济部分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以工业生产为例,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回落,除了受到汛情、疫情等短期因素扰动,还受到环保限产、芯片等关键原材料短缺、上游商品涨价挤压利润空间等不利因素影响。
近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走势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付凌晖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主要因为,一是全球经济整体上复苏,市场需求增加;二是大宗商品供给偏紧以及国际航运运力紧张、价格上涨,推动相关商品价格保持高位;三是由于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的刺激政策,加大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下一阶段,工业品价格保持高位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还要继续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下游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王青表示,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升幅较大,估计下半年价格增幅会有所回落,但绝对价格水平仍将处于高位。
专家表示,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促进价格稳定。下阶段,要继续按照中央部署,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加大对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下半年经济将稳定恢复
谈及下半年经济走势,付凌晖表示:“去年经济受到疫情影响,整体趋势是前低后高。今年受基数影响,全年来看经济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状况。综合来看,下半年我国经济仍然会保持稳定恢复的态势,主要宏观指标会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会继续提升。”
从“三驾马车”来看,经济有望继续稳步增长。消费方面,下半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会继续回暖。投资方面,随着“十四五”规划的一些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建设,同时随着经济恢复,投资也将持续回暖。进出口方面,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全球经贸环境改善都有利于进出口增长。
“分析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增长,还要看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综合来看经济运行状况。”付凌晖表示,随着经济恢复、就业优先政策显效、企业效益增加,居民就业稳定和收入增加有望持续,主要宏观指标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王青表示,展望未来,在新一轮国内疫情平息、汛情等短期扰动因素消退以及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倾斜的背景下,8月份工业生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有望改善。
免责声明:来源于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