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减值和套期三大板块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或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准则编制财报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实行,境内上市企业于2019年1月1日起实行,境内非上市企业于2021年1月1日起实行。
相信大多数票友和我一样对新会计准中票据资产分类、计量减值和套期感到云山雾绕,那么接下来我们先拨开云雾对这三类计量方法做一个简单解析。
一、票据资产分类概况
(一)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票据资产(AC类票据资产)
所谓AC类票据资产,就是指持有到期的票据资产,要求严格禁止转卖,按照每日计提收益,当期摊销掉的收入计入利润表,该部分票据资产与传统会计准则核算无差异。
具体哪一类票据,计入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呐?一般为表内(信贷)+表外(同业投资)规模内的持票中的底仓资产,即持有到期票据资产应当划分为该类,受票据收益影响,目前来说该类资产占比极少。如A银行资负部分给票据的信贷规模和同业投资规模各100亿元,通常设定极低比例票据作为底仓配置,占用信贷规模的业务为直贴和转贴现买入;占用同业投资规模的业务为买入返售和票据资管。如直贴或转贴买入的高收益票据;投资高收益票据资管计划(底层资产通常为高收益城商票、财司票、商票),这类到期前不动的资产都应计入摊余成本计量。此外买入返售的所有业务需计入该项分类。
(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票据资产(FVOCI类票据资产)
所谓FVOCI类票据资产,就是指兼具持有收息和转卖获利功能的票据,但转卖比例合计不能超过某一限额。期末资产入账价值为公允价值,估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暂时不影响利润表。公允价值与摊余成本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时,“其他综合收益”转“投资收益”。
具体哪一类票据,会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呐?主要为常规直转票据业务,市场化利率,利率不具备很强持有到期优势,利率下行时可卖出,也有如流转业务时做波段买入在行内分配规模的票据资产,但需季末寻找表外代持或直接卖断;或者在投放不利的情况下资负部门临时通知追加票据规模,以补充信贷规模的票据资产。
(三)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类票据资产)
所谓FVTPL类票据资产,就是指买入目的为中途流转卖出的票据资产,这类资产持有意图为赚取买卖差价,期末以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损益类科目,影响当期利润;处置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再转入“投资收益”。
具体哪一种票据,应归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呐?通过调阅各行最新年报,了解到目前票据资管中的大部分票据是列入此类资产项下。在波段操作,将盈余转化为利润,快速实现落袋为安,美化报表。此外,在交易风格保守的机构,这类票据一般应当是在买入时即能确定交易价差,在买入当天或者较短时间内可以卖给下家的过桥业务票据。
二、市场上主流银行票据资产分类解析
票据市场参与机构众多,从国有、股份制到城商、农商,不同类型的机构根据新准则进行了相应会计调整,各银行对票据贴现、转贴现、国际福费廷等主要金融资产分类不尽相同。新准则下,金融机构对票据资产的分类主要有四种,如下表所示:
三、简化的票据经营机构影响分析
那不同的分类方式具体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报表产生什么影响呢?下面本文试作简单分析。
以招商银行2019年年报数据为例,其票据资产AC类0.25亿,FVOCI类约2200亿,FVTPL类约2000亿。同期,招行总资产7.4万亿,广义票据资产占比约6%,利润总额1171亿,总资本0.72万亿,风险加权资产4.6万亿。
因此,我们通过近似比例缩小后,分别假设有A、B、C三家资产规模1万亿、票据直转规模600亿的银行,持票平均剩余期限0.7年,当期利润总额为158亿,资本充足率15.38%(总资本0.1万亿,风险加权资产0.65万亿),某段期间其库存票据划分分别符合如下标准: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票据资产虽然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整体占比仅有6%,但在较为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其公允价值的估值变动依然可能给利润指标带来较为显著的影响。以FVTPL占比较高的C银行为例,在估值利率上行80BP的强烈震荡趋势中,其当季利润的波动可达4.25%。
而当银行FVOCI占比较高时,估值的不利变动又会导致资本充足率下滑。在表中A银行的情境模拟中,估值利率上行80BP时,其资本充足率下滑约万分之四。19年全年足年国股利率下滑超百BP,故现实交易中其对同业经营机构营收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更大,票据业务也从过去的以险搏利转型为以智搏利。
四、结论与建议
(一)厘定定量规模,协商增量规模
在旧准则体系下,大部分银行都将票据纳入摊余成本计量。目前新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在操作过程中,出于随时可能卖出交易的考量,更倾向于将持仓票据分类为FVOCI类。但这并不足以说明AC类应完全被舍弃,毕竟今年以来票据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假定未来某一时期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取向迅速改变,使利率快速上行,估值损益将对财务指标产生不利影响。故我们认为,票据经营机构应按照交易需求合理预估规模计划,平衡AC类与FVOCI类占比,以免在不利市场环境下对资本充足率指标带来不利影响。
在整体经营策略上,总行在票据业务整体计划和规模授权过程中,可分为基础定量规模与裁量增量规模,经营机构按照规模授权规划经营进度。一般应认为基础定量规模为经营机构持仓票据的规模下限,基础定量规模加计裁量增量规模为经营机构持仓票据的规模上限。避免在月末、季末市场大幅波动时为了调规模而被动交易。
(二)拓展曲线品种,完善估值体系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部分银行将持仓票据收益列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目前票交所收益曲线仅国股转贴和城商转贴,品种单一,无法覆盖现实交易中的所有品种,而各家行库存票农商、财司、商票均存在一定比例,银行在实际营收测算操作中存在较大误差。故后续需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估值体系,强化票据市场生态建设,加快对市场中农商票、财司票、商票等品种票据收益曲线出台,为票据市场引入更多参与主体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关于“新准则下票据资产分类简析”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全面认识;更多票据相关资讯及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票据学院。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交易圈/ 作者黄家驹、谢康康;图片及文章配图来自于交易圈/ 作者黄家驹、谢康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