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看到很多关于银行降准的新闻,到底这个降准是什么意思呢?降准有什么用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整理下相关知识。
1、首先“准”指的就是银行存款准备金,那什么是银行存款准备金呢?
大家都知道,银行是靠吸取存款然后再以各种方式放贷出去从中赚取息差。那么对于银行来说最怕什么呢?那就是集中兑付,如果短时间内有大量存款客户要提现,而银行大部分资金又都放出去了,那么势必会出现无钱可取得局面,如果银行不能及时取款势必会造成存款客户恐慌,对银行的安全感大大降低,谁还轻易敢在这家银行存款呢,没有持续存款,银行势必要关门了。
针对这一潜在风险大家想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每家银行吸收的存款拿出一部分放在中央银行,如果某一家银行出现集中兑付的情况,就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支援。是不是有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觉,这个办法对所有银行都是个保障,所以所有银行都乐意交这个钱,这就是所谓的银行存款保证金。
2、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在英国建立,18世纪的英格兰银行分支机构较多,有很好的商业信誉,与许多的私人银行有业务往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央银行。
各家银行纷纷在英格兰银行进行资金清算和提取现金,将一部分准备金自愿缴存在英格兰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雏形出现。美国首次用法律的形式规定金融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缴纳准备金。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来临,各国开始意识到存款准备金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建立这一制度。就目前而言,但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存款准备金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存款保证金的比例是有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来制定的,存款保证金的比例是个变量,不是固定的,至今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五十一次调整。
1984-2004年仅调整8次,2005年0次,2006年3次,2007年至今(2016.3.1)40次,最低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最高一次为由2011年4月的20.5%上调至2011年6月的21.5%。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3、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好奇,假如存款保证金的比例降1%到底能释放多少金额呢?存款保证金的总量大概多少呢?
可以来看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那就是先用1%乘上银行总存款,然后再乘以货币乘数。根据这个方法,我找到的数据是中国银行存款大概有170万亿,那么1%大概就是1.7万亿。而货币乘数大概可以用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求得,这次降准后,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大概在13.5%,那么货币乘数大概就是7.4倍。而用释放出来的1.7万亿乘以7.4,那么创造的货币大概会达到12.6万亿(个人分析),当然每个时期这个数据会有变化。
主要是疫情原因,2020年先后三次,主要针对中小银行降准,释放资金大约4000亿,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大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根据各方面数据来看,个人估计这批资金已经释放七七八八了。
以上就是关于“银行降准放水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相信大家都降准有了深入了解;更多金融知识,欢迎关注商票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