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王伟中代表中共深圳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对深圳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作出全面回顾总结,深入分析了深圳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科学提出了未来五年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对深圳今后5年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释放出事关深圳未来发展的诸多重大信息。
图片来源:读特
深圳未来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报告说,未来五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将跻身全球城市前列。
经济方面: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居民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创新方面: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文化软实力方面: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生态环境: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
城市治理: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能,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典范。
远景目标:
到2030年,深圳将建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部署工作
党建:打造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精彩样板。
高质量发展:
深圳要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报告指出,深圳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争当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者。具体举措包括:
——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健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发展若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实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新材料、智能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严守工业红线,增加先进制造业用地供应,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新时代高标准厂房,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设计+研发+服务”设计体系,赋能提升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动能,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前瞻布局人工智能、6G、 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
——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实施“5G+8K+AI+云”新引擎战略,深入推进“5G +千行百业”应用,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以上;
深圳要争当服务国家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先行示范者,争当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先行示范者,争当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先行示范者。要打造一流“深圳质量”,构建先进“深圳标准”,塑造时尚“深圳设计”,提升优质“深圳服务”,树立响亮“深圳品牌”,以深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要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建设世界级地标性商圏和高品质步行街,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
——实施投资优化工程,着力扩大工业和技改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打造国家综合物流枢纽节点;
——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加快东部过境高速公路、深港西部快轨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探索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扩大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
——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
——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打造国际离岸创新中心;
——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
——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
创新:
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
——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
——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完善长期稳 定持续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形成政府+ 企业+社会多元投向基础研究的合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提升创新硬实力:
——积极参与构建央地协同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聚焦底层基础技术、基础材料、基础软件、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医疗器械、生物育种等重点领域,建立“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新机制,“一技一策”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
实施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提升创新驱动力:
——充分发挥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优势,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高质量推进深圳国家高新区建设;
——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业化机制,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沿途转化;
——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支持力度,实施“三首”工程。做实做优“科创中国”建设试点,加快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建设,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
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提升创新支撑力:
——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优化深市主板、创业板服务企业能力,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
——引导天使投资加快发展,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之都。建设全球金融科技标杆城市,推进金融创新监管试验区建设,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圏,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
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提升创新源动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高标准制定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清单式引进“高 精尖缺”人才,探索设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奖;
——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竞相成长、实现梦想,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体制、财政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落实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高标准建设海洋新城、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治理:高标准建设好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前海国际化城市新中心、梅观创新产业走廊等重点片区;
法治建设: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
文化:打造国际一流城市文化地标,引进建设一批国家级博物馆深圳分馆,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打造环深滨海黄金旅游带,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教育: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约90万座,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创建“双一流”;
医疗:建成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住房: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加快完善“4+2+2+2”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探索分层照护托育模式,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等;
养老: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
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生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总结成绩
改革: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一批制度性改革落地见效;
开放:广深港高铁、莲塘/香园围口岸建成使用;
经济: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7.4%;
创新: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
交通: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国际航线达60条;
城市治理: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市域覆盖;
教育:基础教育学位比2015年增长近30%;
医疗:新增病床位3.2万张;
文化:“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全面启动;
生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
扶贫:助力9省(区、市)54县20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